我認為需要關注如下三點:
穩定,高效,創新。
我認為作為一名技術 leader,作為系統架構的負責人,系統穩定是首位的。更毫不誇張的說,系統穩定是研發團隊的脊梁骨。其次,研發效率是研發的天職,不高效的團隊是沒有競爭力的。而技術創新是進步的主要生產力。
實現系統穩定,重要做到兩點:
所以,總結出了問題,怎麼辦?
不要猜,更不要慌,通過報警點去找日誌。
當然,大多數系統出了問題,都是事後諸葛亮,所以,事前保障,嚴格評審,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落地如果你想在團隊裡實踐評審制度,我的建議是,不要一下子把三個會一股腦都引入到團隊,這會對團隊產生一定的不適應感,而且,如果沒有細化會議的內容和規則,最終會流於形式。
節奏應該是小步快跑,以點到面。
第一,技術架構評審、**評審和發布計畫評審,我先引入團隊的是發布計畫評審。之後技術架構評審和**評審一起引入。
原因很簡單,**評審和技術架構評審相輔相成,否則只有**評審往往只能評審出規範性的錯誤,業務邏輯的問題,需要對細節的把握,這往往又是非一線研發一時半會看不出來的。而只有技術架構評審則無法保證技術架構設計的實際落地。
這個過程大約乙個月內逐步實施為妙,而且要不斷的進行反饋和調整,才能找到乙個合適團隊節奏和方法。
第二,採用問題式的會議形式,涉及到10人日以上的專案和涉及到**流程的專案必須評審,要求專案干係人及t7+以上研發必須參與評審。
注意,採用的是會議,而非討論。雖然會議是很重的一種形式,但也具有很重的儀式感,這會讓團隊重視這件事。
採用問題式的方式,而非漫無目的的討論,這樣的形式可以保障會議的高效性。通過規則選出評審專案和參會人員,控制了相關範圍,而不是一幫烏央烏央的人,對每個細枝末節的需求都討論來討論去,造成極大的時間和成本的浪費。
那發布計畫評審的問題有哪些,我列舉一些必答的問題如下:
那技術架構評審要評什麼?我認為至少要弄清如下三件事:
然後,列舉的解決方案從以下幾點進行比較分析:
還有**評審怎麼做?我認為重點關注如下事情:
為什麼不進行編碼規範的評審,因為這個完全可以自己裝個不管是阿里、還是 sonar 掃瞄,一些潛在的空指標等,都可以掃瞄出來。就不要在會上去浪費時間了。
還有幾點,在執行中需要注意:
最後,評審會的內容一定是一致的且確定的,是為上線服務的,不為上線進行的評審是沒有意義的。注意,一定不要有太多的會議。
為了能讓上述的各項決議落地,必須讓團隊具備高效的執行力。而實現的方法,我認為只有乙個,確定每個事情的 dead line。假如要進行某專案的評審,那就明確確定下來在什麼時間點進行,並以郵件 meeting 的方式傳送給團隊。
同時,保證會議的高效,控制時間20~30分鐘。
就像《在 alibaba 成為優秀的技術主管,需要做到這三點》在文末所說,我真實的在實際工作中有過這樣的經歷,某個時間段突然一些線上故障頻發,各種技術債、業務債被業務方窮追猛打要求還債,團隊在失控的邊緣。
那最終是靠什麼熬過來的,就是重視系統質量,保障線上穩定,做需求慢一點沒關係,但絕不能再出任何乙個線上問題,因為連60分都做不到,怎麼能做到80+分?後面在系統逐步穩定的基礎上,進行團隊提效,技術創新等。當然,真正實現了系統穩定,真的是償還了大量的技術債和業務債。
摘抄《在 alibaba 成為優秀的技術主管,需要做到這三點》的一句話作為總結:
乙個技術主管的 60% ~ 70% 的時間可能花在了開發任務分解分配、開發實踐、技術架構評審、**審核和風險識別上,而餘下的 30% ~ 40% 的時間則花在為了保障系統按時交付所需的各種計畫、協作、溝通、管理上。
未來資料中心核心技術 RDMA在京東的應用
近日,由京東it資源服務部組織的未來資料中心核心技術研討會活動,在京東成功舉辦。活動邀請了京東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團隊的多位研發總監,技術骨幹人員一同參與。rdma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技術是一種直接在記憶體和記憶體之間進行資料互傳的技術,在資料傳輸的過程中,...
開篇 成為優秀的BSE
我從事對日軟體外包已經有9年的時間了,在9年的辛酸和風雨中我不斷的成長,成熟。一年半前,為了能在這條道路上走的更好,我捨下了妻子,房子,和家人,獨自來到日本。在日的一年多以來,通過和日本人零距離的工作和接觸,體會了許多以前在國內無法體會到感覺,感覺到了日本軟體和中國軟體之間的巨大的差異。處理事情的思...
如何成為優秀的技術開發人員?
1.保持學習 乙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是 如果你停留在乙個地方不前,並不代表你能一直呆在那裡,而是代表你正在落後 不進則退 往前進並不意味著你是就能進步 這至少你不會淪落到最後 付出就會有收穫 程式設計師為了保持向前發展,就需要不斷學習 我們需要的不是慢慢的往前走,而是我們要奔跑起來!下面列出這方面的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