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私有雲,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2021-09-12 11:58:20 字數 3146 閱讀 2192

● 預算。私有雲的構建成本可能比較高昂,所以你必須考慮清楚投資回報率的上限和下限。

● 與公有雲相整合。構建了私有雲之後,如果你還需要公有雲服務的話,也可以轉向一種混合模式。這會牽涉到如何保障系統的安全,以及如何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中核實你能夠執行的工作負載。

● 規模。私有雲通常是不具備大規模公有雲提供商所提供的規模經濟效益的。

● 即時重配置。有時候你可能不得不將伺服器和其他基礎設施拆卸下來(儘管它們還在使用中),轉移到私有雲中去。這種做法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問題。

● 遺留硬體。最好是將你最破舊的伺服器丟到腦後去。千萬不要把任何一台需要手動配置才能遷移到私有雲中的伺服器重新派什麼用場,因為自動化和協同編排管理對於這些老舊機器來說可能無法適用。

● 技術的逐步過時。技術變化的複雜性和變化速度對於任何it組織來說都很難把握,尤其是規模較小的組織更是如此。一旦要對私有雲進行投資,組織就必須始終與軟體的最新發布保持同步,才能保護投資。

● 對變化的恐懼。企業的it團隊可能並不熟悉私有雲,而且存在著學習曲線。企業可能需要建立一些新的運營流程,並對某些舊的流程進行修改。要將這種壓力轉變成it團隊的一次成長機會,要讓他們明白,在今天的業務環境中,這些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需要購買可以跨界物理基礎設施和虛擬基礎設施的管理工具。需要選擇能夠讓你以相同的檢視看到不同執行環境的管理工具。

基礎設施中的管理層,包含有對虛擬機器、儲存、備份/恢復等資源的管理。雖然廠商們經常宣稱它們的產品是針對私有雲基礎設施的,但它們有時候對於「雲」的定義卻是非常不嚴謹的,所以企業必須仔細考察廠商每個產品的功能。

第二層即服務等級管理層,涉及到虛擬伺服器之上乙個抽象層工作負載的管理。這裡也是需要應用自動化的地方,也是一些傳統管理工具如ibm的tivoli和惠普的insjght在私有雲堆疊中所處的層。目前,號稱擁有自動化管理工具的廠商有ibm tivoli、惠普、ca、linesider科技、dynamicops、vmware和bmc等。

it研究公司ideas國際的分析師tony iams稱,幾乎所有的系統和硬體廠商都有某種型別的虛擬化或者雲管理工具。例如微軟的system center管理產品就可以為hypervisor和虛擬伺服器提供可見性。

不過iams說,企業應制定好規劃去管理多個hypervisor,如vmware的esx、微軟的hyper-v、開源的xen,以及linux kvm(基於核心的虛擬伺服器)的各種實施版本。微軟可以管理hyper-v虛擬伺服器和esx虛擬服務的某些功能。其他的雲廠商,如vmware和紅帽,也能管理由多個hypervisor所建立的虛擬機器。最理想的情況,是可以從乙個單一介面去控制多個hypervisor。

購買還是自建?

商用的現成工具的缺陷就是它們很有可能需要為企業環境進行定製。另一方面,自己開發工具的缺陷則是it團隊需要自己對其進行維護和功能公升級。可替代自產工具的另一種選擇時搭建混合元件的雲堆疊,也就是購買各種第三方的元件,將它們放入堆疊。這時候的問題就變成了這樣:一旦出現了問題,你應該給誰打**求助?

你可以選擇單一提供商,例如微軟霍澤華vmware,但是結果可能會造成廠商鎖定。

開源軟體,比如來自openstack專案和abiquo、cloud.com、eucalyptus和紅帽的工具對於搭建私有雲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開源軟體基本上是免費的,而且還能提供比許可證**在物理cpu上的專利軟體更多的靈活性。舉例來說,當要將虛擬機器從一台主機向另一台主機遷移時,專利軟體就可能產生令人頭疼的許可證轉移問題。

每一種選擇都有利有弊,所以須仔細權衡你的選擇,因為一旦開始再要想中途切換,那將會是代價高昂而且非常耗時的。不過最好不要把自己鎖定給一家廠商的雲堆疊。尤其要避免那些只能用自己的元件才能表現良好的廠商。最好為第三方或者自產工具留出空間來。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乙個商用產品能夠解決it經理在構建和運營私有雲時所遇到的所有問題。所以你只能將來自不同廠商的大量不同的產品混在一起來用,然後在前端加上自己做的使用者介面。

但是verizon商業部門的deacon說,經驗更加豐富的企業正在把多種管理工具集合整合在一起――例如惠普的伺服器自動化套件和bmc的patrol套件。安全、防火牆、網路和儲存資源都可以通過惠普和bmc的套件組合進行協同編排。it部門如果不將多種工具集合串接起來使用的話,就得自己編寫大量的軟體以獲得自動化能力。

那麼,用單一控制台來管理私有雲現實嗎?iams認為,還沒有誰能夠只用乙個控制台來管理私有雲的,但即便使用2到3個控制台比起現在動輒十多個控制台來也是乙個巨大的進步。

deacn認為,單一控制台管理已經提上了verizon的議程,verizon商務已經構建了乙個高階別的控制台管理層,可以從vmware vcenter server、惠普的網路自動化以及hui的virtual connect以及其他管理工具中收集資料。

廠商也將開始整合

forrester分析師frank gillett沒有這麼樂觀。「認為我們正打算把很多管理工具混合在一起工作,這是不現實的,」他說。相反地,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市場將會由於併購而急劇縮小,只會剩下一小批廠商,它們將提供「更為整合的能力。」一些it經理更偏愛大型的、著名的雲計算廠商,因為他們不敢把自己的資料中心託付給在這個市場幹了還不到一兩年的小企業去管理。

deacon贊同這種整合說,他認為一些大企業如惠普和ibm可能會收購雲計算的新興企業,為其現有的產品組合增加新的軟體。這就是惠普收購opsware,bmc收購bladelogic,ca連續收購了nimsoft、oblicore、3tera和其他廠商的原因所在。

gillett補充道,it廠商需要聯邦制和互操作性,「我們很糟就開始了這些方面的努力。現在已能夠將私有雲管理工具攢在一起工作了,不過這仍然只是乙個令人厭煩的過渡階段而已。」

然而在這一過渡階段中,it部門將會受到來自業務部門使用者要求實施雲計算的巨大壓力。如果資料中心運營團隊不能夠以乙個私有雲來快速響應使用者的這種需求,那麼業務部門的使用者就有可能會去外面尋找公有雲服務。而要想成功地與公有雲提供商競爭,it部門就需要在企業內部部署和公有雲相同或類似的服務,而且這些私有雲服務還應該比公有雲的效能更好,更有吸引力才行。

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和物聯網的未來發展值得重視,均為前沿產業,多智時代專注於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的入門和科譜,在此為你推薦幾篇優質好文:

公有雲和私有雲哪個好?按需購買

公有雲 vs 私有雲?誰才是企業更好的選擇?

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如何進行比較和對比

多智時代-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學習入門**|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的學習交流**

構建私有雲,主要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預算。私有雲的構建成本可能比較高昂,所以你必須考慮清楚投資回報率的上限和下限。與公有雲相整合。構建了私有雲之後,如果你還需要公有雲服務的話,也可以轉向一種混合模式。這會牽涉到如何保障系統的安全,以及如何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中核實你能夠執行的工作負載。規模。私有雲通常是不具備大規模公有雲提供商所提供的規模...

雲計算的基礎設施,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第1個挑戰 功率密度增加 高功率密度區域勢必會面臨散熱難的挑戰。在雲計算環境中,虛擬伺服器經常成群成組的排布在一起,這就可能產生 熱點 優先採取的辦法是將較高功率密度的裝置遷移至特定的機櫃或機櫃行,與較低功率密度的裝置分割槽布局。這樣的高密度 區域部署 具有更高的可 性,並且可以確保每機櫃的功率密度...

霧計算主要有哪些優點,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霧平台由數量龐大的霧節點 即上文中霧使用的硬體裝置,以及裝置內的管理系統 構成。這些霧節點可以各自散布在不同地理位置,與資源集中的資料中心形成鮮明對比。根據以上內容,可以總結出霧計算與雲計算的不同 更低 霧節點在網路拓撲中位置更低,擁有更小的網路延遲 總延遲 網路延遲 計算延遲 反應性更強。更多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