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cp協議處理分包、粘包是比較麻煩的,所以寫了helper類,完整**如下:
public class tcphelper
";/// /// 初始化tcp協議方法(首先登入)
///
public void tcp()
else
}catch (exception e)
}/// /// 使用tcp傳送訊息
///
///
public void tcpsendmessage(string mess)
else}}
catch (exception e)
}/// /// 計算傳送端的位元組長度
///
///
///
public byte getsendbyte(string str)
/// /// 計算接收的位元組長度
///
///
///
public int getlen(byte by)
/// /// 接收訊息
///
///
public string tcpreceive()
}else
return "";
}catch (exception e)
}#endregion
}
登入是我的專案特有的邏輯,不需要的朋友可以刪掉或者不用,其他的傳送和接收訊息是根據小端模式來進行,親測好用。 小端模式和大端模式 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
0x123456在記憶體中的儲存方式 大端模式 低位址 小端模式 低位址 不難看出大端模式比較符合人的直觀認識 1.一開始是由於不同架構的cpu處理多個位元組資料的順序不一樣,比如x86的是小段模式,keil c51是大端模式。但是後來網際網路流行,tcp ip協議規定為大端模式,為了跨平台通訊,還...
大端模式 小端模式
大端模式,是指資料的低位 就是權值較小的後面那幾位 儲存在記憶體的高位址中,而資料的高位儲存在記憶體的低位址中,這樣的儲存模式有點兒類似於把資料當作字串順序處理 位址由小向大增加,而資料從高位往低位放 小端模式,是指資料的低位儲存在記憶體的低位址中,而資料的高位儲存在記憶體的高位址中,這種儲存模式將...
大端模式小端模式
大端 和 小端 可以追溯到1726年的jonathan swift的 格列佛遊記 其中一篇講到有兩個國家因為吃雞蛋究竟是先打破較大的一端還是先打破較小的一端而爭執不休,甚至爆發了戰爭。1981年10月,danny cohen的文章 論聖戰以及對和平的祈禱 on holy wars and a 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