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購「學區房」是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一種焦慮

2021-09-08 15:08:26 字數 1585 閱讀 8640

前些日子一位中科院年輕有為的科研人員寫的一篇文章: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離開。看了讓人唏噓不已。這樣青年才俊放棄高薪投身學術,但最後不得不為孩子的上學,放棄理想,離開北京,去南京買了學區房。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高漲的房價,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痛,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區房」更是天價的瘋狂。在爭購學區房的背後,是生活在城市的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一種深深焦慮。或許,學區房是讓很多中產階級陷入地獄般的陷阱,傾家蕩產去賣學區房真的值得麼?

買學區房最顯而易見的理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買學區房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孩子讀重點名校。我一直對所謂的重點名校持審慎的態度。雖然,當下(未來也是)教育資源是無法平等的,但我不確定,我的孩子在重點名校裡獲得教育資源和優勢,與學區房溢價是否相匹配?同時,很可能因此犧牲我的事業和整個家庭未來的生活質量,這就很值得思考了。

乙個孩子成長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影響成長的因素有不少,學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簡單來說,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先天的稟賦,包括智商、相貌、身體、性格等。

2.家庭教育,主要父母撫養和教育。

3.學校教育,包括各種各樣老師和各種各樣同學間的互動。

4. 社會實踐,包括社會環境,社交,工作,上級,與同事,朋友,與之有關聯的人之間的互動。

5.各種不確定的機遇。

我給上述因素按重要性排了乙個序:5、1、2、4、3。你可能不認同我的這個排序,但無法否認的是學校教育並不是唯一絕對重要,與學區房似乎相關的因素就是學校教育。學區房大多對應很多父母追捧的「好」學校和「重點」學校,很可能越是這樣的好學校,老師對學生期望也會越高,學生的未來越會影響老師的前途,這背後濃厚的功利心會不會讓老師距離「公正」、「平和」、「開明」、「包容」和「有教無類」等「好」的素質越來越遠呢?於此同時,在這樣「好」學校裡,父母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也必然讓孩子揹負很沉重的家庭期待,在這樣學習環境裡,友善的互動是不是變得少了?反而充滿了「競爭」、「嫉妒」和爭著獲得老師的「寵愛」的氛圍?所以在我看來,這樣的「好」學校,並不一定是很多父母期待的理想成長環境。

感覺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太焦慮了,彷彿把孩子送進了「好」學校, 把責任傳遞給學校和老師,內心的焦慮就有了釋放的出口,彷彿進了名校就進了保險箱一樣,但學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長中一環,不是全部,父母的言傳身教,積極的社會實踐,寬容、自由的成長環境,孩子勤學努力,共同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其實,沒有進入名校的孩子,完全不必擔心他們的未來,在中國當下的基礎教育環境,名校和普通學校沒有天差地別的距離,而且未來這種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小。沒有進入人人羨慕的名校,也不意味教育末日,乙個孩子成長和成才是綜合因素決定的,給孩子選擇好的學校,無可厚非,但舉家耗盡所有的錢,犧牲了當下生活品質,去買個學區房,對孩子未來教育未必是個好的選擇。

對孩子未來的教育,做父母的當然需要盡力投入,但不能像賭徒一樣,用學區房去賭孩子和家庭的未來,因為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的**:守望軒

學區房選擇

有兩個寶寶,大的5 歲,18 年上小學,計畫在瀋陽買乙個雙學區的房子,預算 100萬左右,南北通透,三室,一樓帶花園。按照這個目標開始了我的買房之路 本人不是瀋陽人,所以很多東西不是很了解,文中有錯的地方歡迎指正 分割線 瀋陽的重點學校,首先想到的是皇姑,但既是雙學區又是總校都是老樓盤了。新樓盤多是...

杭州學區房

學軍小學校區 學區範圍 南至 文三路 北至 文二路 東至 馬塍路 含下馬塍路居民區 西至 西溪河。西溪河東 約1984 年中大文錦苑約2002 年文二新村 約1989 年西溪河下 約1989 年建工新村約1990 年求智巷 約1989年 下寧巷約1989年 崇文公寓約2006年 日暉新村 下馬塍社群...

家長究竟應不應該為了孩子買學區房?

家長究竟應不應該為了孩子買學區房?他說 我和孩子媽看了許久的學區房,房東竟趁火打劫 臨時漲價。房子在 北京 西城乙個老街 周圍電線桿和電線密集到足可以棲息一整排信天翁,臨近30年的房齡讓整棟樓看起來就像鄰居90歲的爺爺一樣蒼老,64平居然要500萬的房價 總之,花大幾百萬還要背貸款換這樣一套小學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