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機板上乙個rom晶元上的程式,儲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式、開機後自檢程式和系統自啟動程式,它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定的具體資訊。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定和控制。簡單來說就是電腦開機後最先啟動的一種程式,為作業系統的啟動做準備,比如初始化cpu、內側、主機板等各個部分,然後將作業系統載入到記憶體啟動作業系統。
bios有兩種模式 :legacy和uefi
legacy模式:即為傳統的bios模式。
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ce)統一可擴充套件韌體介面,是作業系統與韌體互動的新模式。
參考: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ce (簡體中文版介紹).
兩種分割槽格式:mbr和gpt
mbr:主引導記錄(master boot record)又叫主引導扇區,是計算機開機後訪問硬碟時讀取的第乙個扇區。mbr分割槽方案無法支援超過2tb容量的磁碟。mbr還只支援最多4個主分割槽。
gpt:全域性唯一標識分割槽表(guid partion table),gpt是作為efi(extensible firmware inte***ce)計畫的一部分引入的。相對於mbr分割槽方案具備更加靈活的分割槽機制。允許大於2tb的卷容量。注意:windows只支援從包含uefi引導韌體的系統上的gpt磁碟引導。
有關mbr和gpt的詳細介紹參考鏈結
uefi與legacy區別:
legacy 是我們傳統的blos模式 而uefi是新式blos它沒有自檢過程可以加快開機速度。
uefi內建圖形化介面。
legacy模式支援磁碟分割槽為mbr結構;uefi只支援64位系統且磁碟分割槽必須為gpt結構。
在uefi模式下安裝的系統只能使用uefi引導進入 在legacy模式下安裝的系統只能在legacy模式下進入。
uefi內建圖形化介面,編碼99%都是由c語言完成;不再使用中斷、硬體埠操作的方法,而採用了driver/protocol的方式;將不支援x86實模式,而直接採用flat mode;不再輸出單純的二進位制**,改為removable binary drivers模式;作業系統的啟動不再是呼叫int 19h中斷,而是直接利用protocol/device path實現; 更方便第三方開發。
參考:uefi和legacy及uefi+legacy啟動的區別
兩種裝系統組合方案:legacy bios+mbr或者uefi+gpt
參考:win7系統下u盤安裝ubuntu13.04雙系統
win10系統下u盤安裝ubuntu系統 (雙系統)
參考:win10+ubuntu 14.04雙系統安裝(uefi)
修改啟動項順序:直接通過easyuefi來修改啟動項順序。也可以進入blos模式下修改啟動項順序。
win10+ubuntu刪除ubuntu(uefi模式下):
先把window系統設定為第一啟動項
使用easyuefi刪除ubuntu啟動項
通過win系統的磁碟管理器刪除劃分給ubuntu系統的分割槽
問題:使用原版映象安裝win10時出現錯誤 「windows無法安裝到這個磁碟。選中的磁碟具有mbr分割槽表。在efi系統上,windows只能安裝到gpt磁碟」:
原因:主要是因為u盤啟動時,預設使用efi引導啟動,而不是常見的mbr引導,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
解決方法:將u盤裡的efi整個資料夾和bootmgr.efi檔案刪除,之後我們再採用u盤方式裝系統就好了。
參考:
centos系統安裝及配置
檔案 新建虛擬機器 自定義 硬體相容性採用推薦 選擇centos映象 虛擬機器命名並且選擇安裝目錄 非c盤外 配置處理器 根據實際情況配置,一般配置兩個處理器,每個處理器雙核,共四核,夠用 為虛擬機器分配記憶體 1g,2g都夠用,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採用橋接網路 控制器型別採用推薦 磁碟型別選擇推薦 ...
Ubuntu系統及軟體安裝之一系統安裝
慘痛經歷,ubuntu12.04在安裝好後,自己隨便搞kubuntu和其他桌面,導致系統及其難看和難用。我只是乙個linux菜鳥,沒能力手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不得已,只得重灌系統。由於之前裝完後,各種軟體安裝及配置都沒有做好記錄,只能靠印象安裝需要的軟體。本次將ubuntu的安裝及軟體配置作為記錄,...
Ubuntu系統安裝包查詢及安裝
ubuntu下當前安裝的包儲存在在 var cache apt archives 搜尋包 apt cache search package 獲取包的相關資訊,如說明 大小 版本等 apt cache show package 安裝包 sudo apt get install package 重新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