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50個藝術知識》之抽象畫

2021-09-06 11:29:25 字數 1990 閱讀 1685

抽象畫很難被人理解,要把生僻的作品形象化,比如涉及波洛克的繪畫,就可以講述他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一團亂麻】

作品簡介:2023年1月,波洛克首次展出了他的行動繪畫。他極端創新的作畫方式(將畫布鋪在地板上,用桶裝著塗料或用棒子或抹子沾著塗料,直接往上滴淌或潑灑)為他贏得了「滴彩者」的綽號。他認為自己的繪畫使「能量和運動變得可見」,不過他的作品並沒有乍看之下那麼雜亂無章。對他來說,繪畫的動作是主觀、發乎本性的,表達的是他內心的感受,而最終得到的則是色彩和線條交錯、肌理豐富的複雜圖案。

這個故事雖然不一定真實可靠,但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抽象藝術不是以物象的客觀外表為表達標準的。再有學生和初始抽象美術的人會對藝術家產生誤解,認為他們是隨意地胡來。在這一點上可以把藝術家的成就或簡歷介紹給觀眾,以免產生誤解。如欣賞吳冠中的抽象繪畫可以結合他的寫實作品,介紹藝術家的成就,使學生對他們有一種崇敬之情,這樣可以避免輕視抽象藝術行為的發生。

產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歐洲掙扎著復甦的同時,美國開始佔據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主導地位。同時,許多歐洲知識分子,包括安德烈•布雷東、皮特•蒙德里安、馬克斯•恩斯特等,為逃避**,前往美國,並在美國安定下來,開始創作和教學,發揮自己的藝術影響力。正是在這種情形下,一場全新的藝術運動應運而生。

安德烈•布雷東創作的抽象畫

皮特•蒙德里安創作的抽象畫

馬克斯•恩斯特創作的抽象畫

20世紀40年代後期,樂觀主義和愛國主義瀰漫全美,人們對於文化和美國歷史的興趣也隨之增強。一些藝術家開始以新穎、自信的方式進行創作。當然,並非美國各地的情緒都這麼樂觀。報紙和新聞片揭示了戰爭的苦難和破壞性,而在廣島**的第一顆原子彈更是駭人聽聞。大蕭條的餘跡在一些地方還未完全消除,冷戰的局面卻將降臨。有鑑於此,眾多藝術家表達了他們自己(也是整個社會)對於所處時代的複雜感受,既有希望,也有厭倦、憤怒、恐懼和憂慮。

自發性和個性 藝術、文化和社會總是緊密關聯的,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數十年變遷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抽象表現主義者是一小群鬆散的藝術家。戰前,他們風格各異,但到了40年代,他們開始走向了乙個激進的全新方向,也在某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情緒。當時,隨著美國於2023年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種種暴行和慘劇通過和描述震驚了美國公眾。到了40年代中期,一些在紐約和周邊地區工作的藝術家開始**,他們能通過何種方式表達自己乃至整個國家對於世界現狀的感受。最終,他們選擇了通過自我表達的方式來作畫,而不是通過畫中的故事或主題。他們相信,自己可用色彩和塗抹顏料的方式而非故事或主題來傳達畫中的訊息。

抽象表現主義更多是反映一種普遍的態度,而非指代某種特定的風格。這些藝術家相互認識,但他們並不試圖結成乙個藝術團體或打造一場藝術運動。並且不同於先前社會現實主義和鄉土主義的主題,他們旨在以自發的、個性化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感受。

抽象藝術也被稱為非具象藝術或非再現藝術,它興起於20世紀初,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盛行,並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19世紀攝影術的發明,許多藝術家一直在探求新的表達自身對於世事變幻的感受的方法。而各種各樣的非再現藝術形式變得尤為流行,因為它們常常顯得新穎別緻、聰明且帶有進步的色彩。

抽象表現主義可以粗略區分成兩種主要的繪畫風格:行動繪畫色域繪畫

在行動繪畫中,一些藝術家作畫時不作事先有意識的準備,而是在大幅的畫布上依據直覺盡情發揮,通過滴淌、塗抹、潑灑顏料的方式,留下種種酣暢淋漓、表現十足、充滿能量的筆跡。這種技法也被稱為姿態抽象(gestural abstraction),因為塗抹顏料的行動或姿態本身比最終的畫作更為重要。波洛克、德庫寧、弗朗茲•克蘭(franz kline,2023年~2023年)等都被稱為行動畫家。

不同於行動畫家大多充滿怒氣和活力,另一幫抽象表現主義者,也就是色域畫家,則顯得更為冷靜,他們利用大幅畫布上的大塊色塊激發起**者的情緒(詳見下一章)。但不論作畫方式如何,所有的抽象表現主義者都對卡爾•榮格(karl jung,2023年~2023年)對於精神分析、宗教、夢境和記憶的學說有濃厚興趣,並都試圖表現戰後世界的躁動和混亂。

不可不知的健康知識

健康最重要 晚上9 11點為免疫系統 淋巴 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 晚間11 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凌晨1 3點,膽的排毒,亦同。凌晨3 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 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凌晨5 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

《你不可不知的50個建築學知識》之哥德式建築

一聽到哥德式,就會想到城堡 莊園 教堂等等,既神秘又漂亮,圖看多了,知道上的可能就是哥德式建築,但真要是讓說說特點,恐怕就難啦!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哥德式的起源和特徵 12世紀中期,法國聖丹尼男修道院院長蘇熱決定改造他所在的教堂。新教堂在結構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入了尖形拱頂 大型彩繪玻璃窗 高聳的石...

《你不可不知的50個建築學知識》之哥德式建築

12世紀中期,法國聖丹尼男修道院院長蘇熱決定改造他所在的教堂。新教堂在結構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入了尖形拱頂 大型彩繪玻璃窗 高聳的石頭拱頂以及飛扶壁。這種新型結構效果顯著,很快就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並在之後300年的西方建築史中佔據了主導地位。這就是後來聞名的哥德式建築。小故事 公元12 世紀,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