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軍昨天的分享不錯:前端基礎架構的實踐和思考
從 2009 年起,也一直在想這些事。受剋軍啟發,梳理成一張圖:
幾點說明:
將「架構」換成了「設施」,對應的英文是 infrastructure. 感覺用「設施」更能精準表達原意。
克軍的大分類是設施的形態:是乙個工具,還是乙份規範,或是乙個系統。這樣分類不錯,但系統和工具之間感覺很難區分,系統可以包含工具,工具可以是乙個系統。
這裡從前端開發涉及的流程來劃分:需求階段 — 開發階段 — 部署階段 — 上線後。然後看每個階段,需要哪些基礎設施建設。想清楚後,前端的 infrastructure 也就出來了。
需求階段,乙個快速原型工具,無論對互動還是前端,都是非常有用的。目前**用的是 axure rp.
開發階段是重點。規範、流程有利於團隊協作,類庫、框架可以讓業務**有乙個很好的開發基礎,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測試能保障**質量。
單獨把部署階段放出來,是因為前端在這一塊還很薄弱,有很多可做的事。比如**的壓縮、模組的依賴分析和打包等。這些工作也可以放在開發階段,但那樣會增加前端的工作量。放在部署階段,可做到自動化。前端寫好原始碼後,提交就好,壓縮等操作,交給平台來做。
上線後,主要是監控分析。很重要的一塊,前端可做的事情不少。
注意:這張圖僅是 infrastructure sketch. 每個公司,每個團隊,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篩選和調整。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前端基礎設施,克軍 slide 裡還談到了前端團隊的角色定位:「前端開發在設計部門是過去時,現在更適合在技術部門」,深以為然。
最後,回到克軍談到的「轉變」:
前端在什麼地方做:以前是 browsers, 現在增加了 mobile, server 等,前端可做的事情大大延伸了。
前端怎麼做:以前是寫 demo, 現在越來越直接開發**,與服務端通過資料介面來協作。
以上轉變,能讓前端逐步脫離「頁面實現者」的定位,轉而變成軟體開發的正規軍,並踏上創新之路。
前端小團隊如何搞基礎設施建設?
我為什麼會思考這個問題?這得從一篇演講稿說起 前端搞基建 堂主 如何推動前端團隊的基礎設施建設 知乎 上文最初大概是在2020年4 5月份的時候看到的 當時還是在語雀上,不過現在鏈結已經失效,好在知乎上面還找得到 作者在上述演講稿中詳盡地介紹了其團隊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如何從零到一構建了龐大的前端基礎設...
前端基礎設施搭建
為了方便前端小白能夠從零基礎的適應專案,跟著我一步一步來搭建專案,更快的入門,不會因為某個點卡住。也方便後期部落格前端專案,如果環境出現問題,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會同步更新。安裝後,在cmd中輸入node vnpm v出現版本號說明配置成功 大約2分鐘 vue cli是vue腳手架工具,方便打包,部...
it基礎設施原理
it基礎設施原理 it ct ict融合 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 paas 平台即服務 saas 軟體即服務。cpu 看核心數,執行緒數。i7 4核,8執行緒 伺服器型別 塔式,機架式,刀片式。linux結構 硬體,核心,shell,應用程式。硬碟分割槽只支援4個主分割槽或者是3個主分割槽加乙個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