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統的崩潰會使整個系統深受其害。而根據乙份對雲計算未知風險的分析報告可知,「雲端」亦會遭受同樣的崩潰。
雲端本質上是對一種計算機網路的比喻,在這個網路中,計算任務和資源都是共享的。
它的意義在於,只要使用者需要,他就可以簡單地租賃網路中的計算能力、儲存空間或應用程式,而省去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這就使計算能力更廉價、更方便且更有效率。
當然,雲計算中也存在一些眾所周知的問題。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當乙個使用者在雲端提交了資料,但其他使用者都可以訪問此資料的情況下如何保證資料的安全性。不過針對此問題也湧現出了許多應對措施,如在資料送往雲端前將其加密等。因此,許多地方正全速將資料轉移至雲端。
這或許很愚蠢。如今,耶魯大學的bryan ford稱,這個轉移的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還沒有被完全探索出來。他指出,複雜系統可能會以許多預想之外的方式出現故障。他還列出了一些簡單情況,在這些情況下雲計算可能會出現問題。
而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雲端也許會遭受全面的崩潰,對所有憑依雲端的企業構成嚴重威脅。
ford確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不同狀況。其中乙個例子是關於乙個應用程式提供商的,其服務基於雲端,比如說基於雲端的廣告服務等。
他假設了乙個簡單的情境,在此情境中,雲端運營者將服務分配給兩個虛擬伺服器,利用乙個能量平衡程式將計算負荷按照需要從乙個伺服器切換至另乙個伺服器。
然而,應用程式提供者也可能擁有乙個可以分配使用者負荷的負荷平衡程式。
現在ford假設這樣一種情形:兩個平衡程式執行於同乙個重新整理周期,比如說每分鐘一次。當這兩個平衡程式的週期碰巧重合時,控制環開始將計算負荷在兩個虛擬伺服器間通過正反饋環傳來傳去。
「這兩個控制器都會做出很大的補償動作,從而導致下一分鐘產生更大的擾動。」ford說。顯然,這個過程最終必然會失去控制並對系統造成嚴重衝擊。
在將這些危險轉化成文字時ford很謹慎:「這個非常簡化的例子可能不會以其本身的形式出現在實際的系統中——或者在開發和測試環節會被檢測到並且加以修正——然而它仍暗示著風險的存在。」
實際上,這種應用程式提供商和基礎設施提供商間的耦合作用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雲服務提供者的系統不透明的情況下,外部使用者因看不到裡面的控制環結構而最終迴避了他們。
「不透明的分層結構。。。可能會造成潛在的、預料之外的災難性故障相關關係,這不禁讓人想起財政系統的崩潰。」ford說道。
然而,缺乏透明度只是諸多問題中的一部分。還有乙個更加普遍的風險存在於複雜系統中,這是因為一些看似不相關的部分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相互之間產生聯絡。
乙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如今危害了許多金融市場的「閃電崩盤」,當時股價戲劇性地急轉直下,但是卻找不到明顯的原因。搞清楚這件事如何發生、為何發生是時下許多研究的焦點。
基於雲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地正發展成網路中的網路且其複雜程度將迅速加深這一事實,我們不難想象,在雲計算中,類似的「閃電崩盤」不是不一定會發生,而是一定不可避免。
當然,對雲計算**者來說,他們可以很輕易地說他們的系統經過了精心的設計並設有嚴密的監控,完全不存在以上的問題。對於公關部門的這種條件反射行為我們予以完全的理解。
但對廣大消費者而言,這應當是乙個令人擔憂的訊號,這表示這些**者並不了解這些問題,更不用說讓他們拿出解決措施了。
ford做出了以下總結:「在我們的社會經濟結構與這種方便但具有潛在不穩定因素的計算模型不可分割前,我們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這些潛藏的危機。」
顯然,這是個非常明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