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談學習5 成長的煩惱

2021-09-04 20:19:31 字數 3727 閱讀 7507

引子

「靚崽,看你的骨骼精奇,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這有本秘籍-如來神掌,見與你有緣,就十塊賣給你了!」嗚嗚,我不想一年經驗用十年啊,我想快快成長,有什麼秘籍沒有?當然有,下面送上畫馬秘籍一本,學會後你就是畫馬專家啦。

正文

近期網上流行一種說法叫努力說,似乎只要努力就能變得更加優秀。「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以多數人努力的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最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還努力!」。另外一種流行的說法是8小時之外說,你有多優秀取決於你8小時之外的努力。這兩種說法似乎相互補充印證。然而對這兩種說法,我卻都不敢苟同。如果努力就能變得優秀的話,還要智慧型來幹嘛?純粹靠努力成功的人我沒見過,靠努力猝死的人我到聽說不少,年紀輕輕就染上各種病的人更多。

據我觀察,it人之所以面臨成長的煩惱,之所以一年經驗用十年,不是不夠努力,也不是沒利用好8小時之外的時間,而是沒有學會如何在工作中學習。這也是我寫《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緣由之一。努力是必要的,但有沒有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相對輕鬆的學習方法呢?

成長的煩惱——其實我們不懂學習

成長,讓人煩惱死迴圈。「請問你覺得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比較強?」「我的學習能力比較強。」「請問你為什麼從上乙個公司離職呢?」「主要是因為沒有挑戰,學不到東西。」「那你為啥應聘我們公司呢?」「我希望能夠學到更多東西。」「你的哪些方面讓你覺得你能勝任我們公司的工作?」「業務和上乙個公司比較類似,我覺得我的經驗能用上。」從這一段面試對話中,各位能夠看出些什麼?希望學習成長,學不到東西,於是換個地方學,同時還想利用前面的經驗,這種情況是不是看起來非常眼熟?有沒有繼續換的,你現在換到幾次啦?

招聘,只恨人員成長慢。「這位同學工作好幾年了,連自己做過的專案都說不清楚,拒。」「這位同學工作這麼久,技術還不如剛畢業半年的,框架都停留在使用階段,拒。」「這位同學工作十年了,還來應聘高階工程師,拒。」哎呀,最後那位躺槍,作為it界老齡人,強烈**年齡歧視。

培養,人才培養老大難。「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出公司的產品經理/架構師等等,我們已經給他們建立了能力模型。」「根據能力模型我們組織了很多培訓,提供了實戰機會,給公司輸送了很多人才。」「角色崗位性的初級技能培養效果是最好的,中級技能其次。具備綜合技能、能夠獨當一面的複合型人才幾乎無法直接培養,強制培養或強行提拔帶來的***不斷。」公司內、公司外培訓機構如此多,然而培訓只能培訓出基礎崗位的合格人員,結合實戰能夠讓技能進一步提公升,但真正獨當一面的人才卻不是培養出來的。

為何個人會有成長的煩惱?為何組織無法培養出所需的人才?為何會一年經驗用十年?其實是我們不懂學習,尤其是工作中的學習。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以為自己懂,更可怕的是我們沿著自己定下的死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說到學習,每個人都能講個頭頭是道,原因理由一大堆,主要是因為公司沒提供培訓,主要是因為工作沒有挑戰,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主要是因為***x。都是客觀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和自己的學習方式相關的乙個沒有,能夠開展行動的一點也沒有,繼續這麼下去,沒有成長的煩惱才怪。

學習的秘密——專家與普通人的不同

很多人付出了時間,到最後卻所得甚少。而花費同樣多、甚至更少的時間,有些人卻成了專家。專家與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什麼不同呢?於是我開始觀察專家和普通人在工作中學習成長的方式,發現了很多不同。

普通人做事追求快而多,而專家則追求少而精。快而多是普通人的特點,他們認為同一件工作做的越快越好,這樣的話他們就有更多時間去做更多的事,從而能工作的更好。然而,專家不這樣,他們做的少而精。同一件事,他們不一定做得更快,甚至會花費更長時間。不過與普通人不同的是,專家其實沒有一直重複,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專家變換著各種花樣,而不像普通人一樣很快就厭煩了。

普通人學得很快卻少有實踐,專家學的很慢卻總有結果。普通人的學習很快,我知道了,我懂了,時髦名詞時刻掛在嘴邊,他們很快就頭頭是道的四處點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到最後,他們什麼都懂,但都是略懂;他們什麼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與之相反的是,專家學乙個東西挺慢的,他們一直都不太懂,一直試著尋求新的理解和答案。他們很少到處點評,只會默默把正在學習的東西用在工作中。在普通人四處尋覓卻沒有學到什麼新東西的時候,他們又有了新的見解與認識,而且還產出了或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普通人是用原來的自己去做新的事,而專家是用新的自己去做事。普通人總在到處尋找新機會,似乎只有新機會才能成長,但新機會卻總沒掉到他們頭上,他們只能在原有的工作中日復一日的重複自己。專家卻在原有的工作中不斷改變自己,在普通人抱怨沒有機會的時候,他們掌握了新的語言工具,總結出了新的認識方法,在現在的崗位上獲得了成功,與此同時,新的機會也在向他們招手。

普通人不重視反饋調整,而專家卻非常重視反饋調整。普通人做完一件事就完了,總想趕快進入下一件。而專家則是在乙個充滿反饋的環境中不斷重複做一件事,並或被動或主動的不斷調整,例如創業到公司發展的那幾年。

像專家一樣學習——多維正交學習法

要獲得真正的、持續不斷的成長,我們需要像專家一樣學習。我們需要告別傳統的學習方法,轉而使用多維正交學習法。

傳統學習方法是基於單一維度的,將多個維度進行建模(職能模型、崗位能力模型),然後對模型中的關鍵維度進行培訓,從而讓被培養者快速具備完成工作的能力。這種方式適合批量培養合格的普通人,要培養專家或者成為專家就需要改變學習方法。

專家採用的學習方法我稱之為多維正交學習法。其做法很簡單,做事的時候先把基礎維度做好,做好後不停增加新的維度,然後根據結果的反饋進行調整,直到站在多個維度的正交點(綜合性最佳答案)。專家在練習的過程中,會把很多維度訓練成本能,從而在一次編碼中實現盡可能多的維度。專家會不斷改變工作方法,以便更有效率的實現多個維度,其工作方法和普通人的工作方法甚至截然不同。

以it圈最常見的編碼為例,解釋一下多維正交學習法。編碼有幾個基礎維度,實現功能目標、符合**規範、具備一定的可讀性,大部分人的**都能達到這個目標,當然,很多人的編碼能力也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上。試著增加維度,加入魯棒性,增加了異常考慮;加入可追溯性,需要規範**提交說明;加入團隊內交流,採取結對程式設計;加入業務領域、效能、可維護性、架構規劃,增加設計模式、敏捷建模等等。試著增加更多更難的維度,在編碼中融入業務理解過程,就是bdd;融入驗收測試,就是atdd;融入測試驅動與設計演進,就是tdd;融入團隊互動與持續可執行軟體,就是持續整合;融入發布,就是持續部署到持續發布;融入軟體生命週期成本考慮,就是持續重構。你的編碼在哪一層次?你融入了多少維度?結果讓你滿意嗎?你的工作方法與其他人有無差異,差異在**?(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傳統的**行生產率是多麼可笑。)

很多時候,給你專家的方法你也用不了,甚至理解不了,因為專家的維度你可能不懂。例如當無法理解團隊內交流必要性的時候,結對程式設計對你來說就毫無必要。這也給了我們另外一種學習專家的方式,當有一種方法你弄不懂,甚至覺得可笑的時候,一定是有些維度你還不了解。試著去發現並掌握這些維度,並將這些維度融入你的工作中。

突發奇想,雖然我們是軟體研發人數大國,但在研發人員技術壽命和專家數量上卻遠遠比不上別人。我們在人數上贏了,卻在能力上輸了。

後記

今天,你多維正交了嗎?

我的參賽頁

,以便能讓更多人看到。

參考

1. 「靚崽,看你的骨骼精奇,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這有本秘籍-如來神掌,見與你有緣,就十塊賣給你了!」——來自周星馳電影《功夫》

怎樣練習一萬小時

》 3.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一篇《

大衛談學習:重新認識學習

》 4.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二篇《

大衛談學習2:習慣的力量

》 5.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三篇《

大衛談學習3:方法還是問題,這是個問題

》 6.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四篇《

大衛談學習4:為何你會一年經驗用十年》

大衛談學習2 習慣的力量

引子 猴子搬包穀 乙隻猴子看見玉公尺就去掰玉公尺,路上又看見了西瓜,於是扔了玉公尺去摘西瓜。又遇到了小兔,丟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了,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猴子的智商就這樣被我們嘲笑了很多年。然而,我們和猴子真的有區別嗎?學習 工作生活 多年後到底剩下了什麼?正文 有人熱愛學習,什麼流行學什麼,每年看...

1 29 成長中的代價

選擇踏實工作,在缺的成就之前不要太多考慮職業公升遷活著個人利益,當我們做出成就時候,個人的職業發展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生化奇兵 開發團隊的多數成員選擇專注於自己負責的事情,不去擔心那些自己能力或者管理範圍之外的事情,把才能用到自己可以改變和影響的地方。2k boston 團隊 擺脫內部團隊危機 同樣...

奔跑中的2015 成長之路

奔跑中的2015 成長之路 看到小歌在群裡發 奔跑中的2015 徵文活動,我不禁陷入了沉思,2015 年已經在忙忙碌碌中過去了一半,在這過去的半年裡我都做了什麼?其實前一段時間就已經在想,在過去的這半年中我都做了什麼 有什麼收穫。總結了好久,最後覺得2015年上半年值得總結的也就下面這兩件事 離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