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可穿戴裝置和專業可穿戴裝置

2021-09-04 13:26:43 字數 1562 閱讀 3739

有人說可穿戴裝置就是個噓頭,也有人說可穿戴裝置尚未長大卻即將死去,也有人說可穿戴裝置是未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當我們沒有深入進入了解某一項事物的時候,我們會根據既有經驗去判斷乙個事物,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所以關於可穿戴的不同言論也就可以理解了。

大眾可穿戴裝置

現有可穿戴裝置都還不成熟,即將死去是真的嗎?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難理解,因為現有的可穿戴裝置壽命確實不長。相信不少人都看到過關於智慧型手環,智慧型手錶被使用者購買使用幾個月束之高閣的報道,這是因為它們都沒有達到使用者預期,無法讓使用者長期使用並持續依賴。

從jawbone到fitbit,又或是pebble,它們都只是大眾可穿戴裝置。大眾可穿戴裝置的特點在於,它們只具有資料收集、呈現功能,而缺乏(也無法做到)更進一步的資料分析,資料探勘,多資料整合分析,以及分析後的資料價值。

用分享應用saga開發商a.r.o. ceo安迪·希克爾(andy hickl)的話來說就是「可穿戴行業的那些產品都長於呈現各種各樣的資料,但卻不善於理解它們。

我走了5000步,並在游泳池遊了20圈意味著什麼呢?我達到了我的健身目標了嗎?我工作了8個小時但昨晚只有3個小時的深度恢復性睡眠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些我們都無法確定——至少沒有一些額外的認識是不能確定的。我們得自己根據所知道的東西作出結論。我們需要依據今天發生了什麼、我們感覺如何、我們之前做了些什麼之類的情況來解讀可穿戴裝置的資料。沒有這些背景知識就無法得出結論。

各種可穿戴裝置給我們提供了無法轉化成為我們所用的知識的資料,而沒有幫助我們搞清楚失眠的原因。

要重新贏得人們的青睞,可穿戴產品就需要收集足夠多的情境知識來作出有意義的結論——讓我們知道它們在資料中有很好的發現。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於現有穿戴廠商對可穿戴的理解侷限,以及對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能力。但事實上,可穿戴裝置要讓使用者持續並依賴,它需要大毅力和大神通進行跨行業、跨領域、跨產業鏈的整合。

現在,大眾可穿戴裝置只是剛起步。它適合於對各種資料沒有太多要求的使用者,使用者只需要使用即可,不需要關注資料背後的因果。

專業可穿戴裝置

可穿戴裝置要做得好,一定是要得細,做得夠專業。

比如可以做專注於血壓分析的穿戴裝置,專注於心率分析的穿戴裝置,專注於運動的穿戴裝置,專注於睡眠分析的穿戴裝置……

它不要求有很多功能,但是這個功能一定要實用。比如乙個運動手環,它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對某使用者的日常活動情況有了大概的了解,使用者除了能夠檢視手環收集並呈現的資料外,可能更需要專業健身教練的建議,甚至渴望獲得專業的健身計畫,或者希望能獲得手環給到的友善健身提醒,或者與同類人互相交流健身經驗等。

這樣的手環,它不一定有很多功能,但是他需要手環生產商做得夠專業,不僅僅是生產銷售手環這麼簡單,它要做使用者的貼身教練,健身好友,健康顧問。

同樣的,比如乙個心率手環或手錶,它要做得足夠專業,不但能夠幫助使用者了解心率,還需要做出預防、預警提示,或者相關人的預警提示,以及給到專業醫生的保健建議等,幫助使用者降低疾病風險,獲得心理安全。

當然想要做到這些,企業需要進行跨行業,跨領域的資源整合,將人、物、資料等進行整合。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只有做好了這種困難的事情,可穿戴裝置才能成為使用者的必需品。

相比大眾穿戴,專業穿戴的難度要大得多。

大眾可穿戴裝置和專業可穿戴裝置

有人說可穿戴裝置就是個噓頭,也有人說可穿戴裝置尚未長大卻即將死去,也有人說可穿戴裝置是未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當我們沒有深入進入了解某一項事物的時候,我們會根據既有經驗去判斷乙個事物,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所以關於可穿戴的不同言論也就可以理解了。大眾可穿戴裝置 現有可穿戴裝置都還不成熟,即將死去是...

智慧型可穿戴裝置

智慧型可穿戴裝置意義 智慧型可穿戴裝置其實不僅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於軍事領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各國著眼於提公升作戰人員的態勢感知 資料顯示 指揮通訊等能力,可穿戴概念的引入,一系列軍用智慧型可穿戴裝置應運而生。近年來,國外發展的軍用可穿戴裝備種類很多。如可穿戴外骨骼 作戰服 頭...

Evernote CEO 可穿戴裝置更具破壞性

很多人都在質疑可穿戴裝置,從智慧型手錶到谷歌眼鏡,是否真的有用。但筆記應用開發商evernote首席執行官菲爾 利本 phil libin 並不存在這種質疑。最近接受採訪時,利本表達了對可穿戴裝置潛力的興趣,並表示evernote正在研究人們在這種裝置上進行辦公的方式。我認為,可穿戴裝置將具備極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