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恩師高渠清教授

2021-09-02 06:04:10 字數 1730 閱讀 1520

培養之恩 終身不忘

懷念恩師高渠清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夢恕

2023年6月8日,當我從**中聽到恩師高渠清教授於2023年6月7日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逝世的訊息時,悲痛的我,當時癱軟在會議桌前,眼淚不由自主地流出,歷歷往事,湧上心頭。

在我攻讀研究生期間,正值祖國生活**極端困難之際,是他怕我餓著,營養不良,每週都把我叫到他家中去分享國家給他特別照顧的營養品;他無時無刻地關懷著我的一切,冬天問寒,夏天問熱,怕我步行太累,把家中唯一的女式坤車給我騎用;他嚴以律己,教我如何做人,熱愛祖國,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他教我艱苦樸素,淡薄名利,學會團結周圍同志;他教我如何鑽研功課,學好理論課、基礎技術課和專業課,讓我學會博覽科技群書,掌握知識寶庫的內容,增大開闊思路的方法,從各方面來夯實自己;他教導我如何尋找科技的制高點,如何在這個制高點上去創新,去攀登科技的高峰……;他從人品、學識、方法各個方面對我提出要求,使我終生受益。正是這種師生之深情,凝聚著學子對交大的深情,凝聚著千千萬萬學子對母校的關懷,用母校高尚的傳統、治學育人的精神時時約束著自己的行為和對事業、對祖國的一片執著,母校、嚴師的敬業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上。

遠離母校的學子就是在這種學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為祖國做出了許多貢獻,「不給母校丟臉」這是我經常要求自己,教導師弟、師徒的座右銘。

的確,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首先想起母校,想起老師,經常打**或登門請教,我感到我的一切行動和決策身後都有母校在支撐著,隨著歲月的增長,這種感覺更加深厚。同樣,當我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時,就象孩子對媽媽一樣快速地告訴她,讓她分享這種幸福。2023年當我第一次被評選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時,我首先把通知寄給了母校。當我被評上首屆詹天佑成就獎大獎時;當我被同時選上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時;當我被人事部授與科技功臣一等功時,我都把這些訊息告訴母校,我感到這些成績,這些榮譽的取得都是母校的榮譽,都是母校教導的結果,我從內心感到沒有恩師、沒有母校嚴格的教育,不會有今天的一切。

母校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做法,培養動手能力是很突出的,課後的實驗課,假期的參觀認識實習,畢業前的專業實習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校在嚴格課程教育上,在理論聯絡實踐的能力培養上,在素質的全面提高上是緊緊扣在一起的,三者是齊頭並進的,我深感缺一不可,正因為如此,出來的學生遠比其他學校的學生水平高,也很熱衷於事業。他們幹著技術性強、難度大的工作,當官的少,當總工程師的多,有人說交大的學生「傻」,但我說社會需要這樣的「傻子」,社會的確是「傻子」建成的,國家正需要「傻子」這樣的人才。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從精英式的培養逐漸擴大到大眾化的培養時,寬進嚴出不能變,嚴出才能出人才,嚴出才能出認真的精神。我永遠忘不了由於理論力學不及格而留級的在我班有7名,由於政治不及格留級的有1名,然而就是這些成績平平、留過級的學生,在離開校門之後,他們還深感母校的教誨對他們很有幫助。這些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成了技術骨幹、拔尖人才、專業帶頭人、總工程師。在他們所處理的一切事情中,「嚴」字永不會被忘記。這種嚴格把關的校風,我感到在任何時侯都不能丟掉,寧缺毋濫,寧少勿降,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品德、校風不能變。

【注】高渠清: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隧道專家.2023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2023年留學英國,獲英國新堡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王夢恕,2023年9月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橋隧系,後攻讀研究生,2023年4月獲碩士學位,分配到鐵道部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而後三十餘年從事隧道工程施工與科研工作,晉公升為局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階工程師。202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