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發展史

2021-09-24 09:56:12 字數 907 閱讀 4677

將使用者程式與資料通過卡帶儲存並通過讀卡機批量傳輸給計算機處理,計算機處理後由印表機列印出結果。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允許多人共用一台計算機的計算機系統,多個終端同時連線同一臺計算機。聽著是不是很熟悉?沒錯,現代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mac os、linux等都支援多使用者。但是在當時,這可是很重要的發明,小型機也隨之出現。

分時系統能夠令人產生「一人一機」的錯覺,當時的pc計算機還沒有普及。分時系統的特點包括:及時性、獨占性、互動性、多路性。

如何理解這四個特性?

及時性:沒有及時性,就沒法讓多使用者產生「一人一機」的錯覺了。

獨占性:分時系統本身最重要的特點。題外話,作業系統對程序的抽象就是讓每個程序在某個cpu時間片有「獨占性」,好像此時此刻只有乙個程序占用計算機的硬體資源。

互動性:人機互動,不必多說。還有不支援互動的系統或者計算機?那它有何用?計算機的作用就是要為人類提供服務。

多路性:這樣才能連線過多個終端。

20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計算機的體積和**都在下降,之前計算機多用於研究機構,現階段逐步進入一般的公司用於辦公。原來計算機之間傳輸資料需要通過軟盤等第三方儲存介質進行轉存,現在資料直接通過通訊線路傳輸,極大的縮短了傳輸時間。

後續又出現了路由器、集線器等通訊裝置,還誕生了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能夠連線多種不同計算機的網路及視窗程式。

網際網路的普及也帶來了網路安全問題,人們在使用網際網路產品、服務的同時也更加關注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問題了。

網際網路上存在多種協議,使得這些協議相互融合發展的是tcp/ip技術。

補充說明:以上時間點以西方發達國家為準,中國相應的階段會落後若干年。

計算機網路發展史

網路並不新鮮。在計算機時代早期,眾所周知的巨型機時代,計算機世界被稱為分時系統的大系統所統治。分時系統允許你通過只含顯示器和鍵盤的啞終端來使用主機。啞終端很像pc,但沒有它自己的cpu 記憶體和硬碟。靠啞終端,成百上千的使用者可以同時訪問主機。這是如何工作的?是由於分時系統的威力,它將主機時間分成片...

計算機網路原理學習資源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史

第一階段 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 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乙個遠端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訊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誌計算機網路的真...

計算機發展史

早期的計算機 人們通過輸入裝置把需要處理的資訊輸入計算機,計算機通過 處理器把資訊加工後,再通過輸出裝置把結果告訴人們。特點 龐大 兩層樓那麼高 通過扣動面板上的無數開關來輸入資訊,通過讀取面板上的訊號燈來獲取結果。具有內部儲存器的計算機 在 處理器旁邊加乙個內部儲存器。特點 相當於一張稿紙。但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