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21-08-29 15:10:48 字數 473 閱讀 5449

不同的人因為追求的境界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生活之道。在年少時選擇護著建立自己的道而修行。精神與肉體上承受痛苦在所難免。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道,那是因為世上有太多繽紛繁雜的事物存在,我們身處其中,外物影響我們的欲念,刺激我們偏離自己的道。

為了不偏離自己的道,超脫外物是各種形形色色的道中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即空的境界。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識:自己不知道的就是空。其實這不是空,是迷。傑出的武士、劍道家宮本武藏在《五輪書》中寫到:「只有心中再無絲毫晦暗不明,困惑的蔭翳一掃而空的境界才是空的境界。」

身處繁雜的事物中卻要保持心中清澄明澈擁有無惑之心,是需要頑強的意志,經歷長期刻苦的磨練才能夠達到。因此,得道的人不多。

生活如在海中行舟,既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人生無法一帆風順。成功與失敗,便輕易的改變意志薄弱的人的心態,使他們偏離自己的道。這正如同外物對人的影響一樣。惟有保持平常心才是正道,那麼平日裡的小小得失就如同芝麻。

道的至聖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縱觀人生幾千年,有些人始終碌碌無為,成了時代的犧牲品,有些人沒做什麼,卻在關鍵的時刻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從而活在歷史的長河裡!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決定乙個人的高度不是他有形的傲人外貌,而在他無形的偉大思想!所以阿諾德 施瓦辛格 說過,你的思想有多遠,你就走多遠!我特別佩服那些有思想的人,敢做敢當敢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物 是指結果,指的是你現在已經得到的東西,可能是金錢 房車,可能是職位 權力,也就是名和利。這個世界越來越是結果為導向的社會,個人的成就越來越與客觀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掛鉤,而非主觀自我欣賞之類。你對社會的貢獻價值會直接與你得到的名利掛鉤,當然不排除你運氣很好。這些 物 往往是現在的你的財富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儒家思想,講究無為心態。是一種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出自范仲淹的 岳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為物 財物 外物 的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