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d建立者andi gutmans為我們帶來了一段非常精煉的web 2.0詮釋,抓住web 2.0的幾個要點,對ajax、blog、wash-up等web2.0標誌概念以及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闡述,足以作為web 2.0的經典定義。(感謝chris筆錄)
也許你早已聽說過web 2.0的部分特徵,例如blog,mash-up,ajax,但是web 2.0含義究竟是什麼?flickr、youtube這些概念**就可以代表web 2.0麼?其實不然,web 2.0的定義更為深入。
web 2.0第二個部分--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務架構),也是web 2.0的核心部分,相關詞彙:feeds、rss、web services、mash-up。soa的核心問題--開放、互通,如何讓來自不同服務商的網路應用能夠協作執行。作為soa核心詞彙之一,mash-up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例如,google開放功能模組api介面的行為直接導致一系列以google earth為核心的第三方網路服務產生。
web 2.0第三個部分--social web(網路社交),web 2.0應用大大提高了終端使用者的互動性,使用者不再僅僅是服務的使用者,同時成為服務的創造參與者--wiki、blog、tag、podcast等使用者互動行為讓web 2.0應用更能「吸引」使用者,並且激發使用者行為創造資源和內容。
如何才能建立乙個成功的web 2.0**/產品?
亦有三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你需要規劃乙個出色的ajax支援產品--ajax特指一系列建立web 2.0服務的關鍵技術,是創造豐富使用者體驗的技術基礎,當然,在瀏覽器支援方面也要ie/火狐通吃。
其次,為你的產品選擇合適的程式語言,能夠完成你需要創立的網路服務--服務產品是web 2.0關鍵,選擇好合適的語言是產品的技術基礎。
最後,擁有乙個可迭代(iterative)的
軟體架構,可以非常方便地新增、部署、公升級功能特性--這對擁有大量使用者的情況下進行持續更新十分必要。」
ria--ajax、flash
soa--rss、feeds、web services、mash-up,api
social web--wiki、blog、tagging、podcast
iterative
建立者模式
當我們使用抽象工廠時,在客戶端進行呼叫的時候,如果產品的類別比較多,那麼此時工廠返回的例項物件將會很多。客戶端得 將會大大增加,這將不利於程式的可讀性。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可以把所有例項的建立放在乙個類中去生成,這樣在客戶端只需要呼叫這個建立者類,大大減少客戶端的 量。1,所有動物類的介面 packa...
建立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的定義將乙個複雜物件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建立不同的表示 大話設計模式 舉了乙個很好的例子 建造小人,一共需建造6個部分,頭部 身體 左右手 左右腳。與工廠模式不同,建造者模式是在導向者的控制下一步一步構造產品的。建造小人就是在控制下一步步構造出來的。建立者模式可以能...
建立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也叫生成器模式,是由gof提出的23種設計模式中的一種。builder模式是一種物件建立型模式,用來隱藏復合物件的建立過程,它把復合物件的建立過程加以抽象,通過子類繼承和過載的方式,動態地建立具有復合屬性的物件。物件的建立 builder模式是為物件的建立而設計的模式 建立的是乙個復合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