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乙個分布式公共賬本,是乙個記帳系統。位元幣採用了一種共識機制pow,雖然說在區塊鏈中每個節點都可以有參與記賬的權利,但事實上這是怎麼記賬的呢,pow這種共識機制決定了由誰來記賬,pow(proof of work)是『工作量證明』的意思,簡答來說就是算力最大,工作量最大的那個節點去記賬。小二我在位元幣那篇文章提過,位元幣的產生原理是什麼。位元幣實質上是一組方程組的特解,特解可以是無數個,但是認為把位元幣方程組的特解設定為2100萬個,人們通過大量計算來算出位元幣方程組的乙個解就能獲得乙個單位位元幣。所以這裡的工作量證明pow就是解出位元幣方程組的解的運算能力。這相當於是數學競速計算比賽,哪個節點最先解出方程組的某個特解就能進行記賬,同時獲得乙個單位位元幣。
誰的計算能力最強大呢?那就得比一比了,怎麼比?數學競賽!系統每次會出一道數學題,只有最快解出這道題目的計算機才能進行記賬。獲得了這個記賬權的計算機,同時獲得乙個單位的位元幣獎勵。這裡的乙個單位的位元幣是多少,這是按照位元幣分配機制來分配的。位元幣是模擬**的儲量和發行速度的。在儲量上,比特別是限量發行的,總量有且只有2100萬枚。在發行速度上,位元幣有個「減半機制」,每產生21萬個區塊(大概是每4年),就進行一次減半:最開始獲得一次記賬權,獎勵50個位元幣;2023年12月28日,位元幣迎來第一次減半,獲得一次記賬權,獎勵只有25個位元幣;2023年7月9日,比特別迎來第二次減半,獲得一次記賬權,獎勵只有12.5個位元幣了。減半機制帶來記賬獎勵減半的同時還帶來算力難度加大的問題。所以最開始人們可以用自己的電腦來挖礦,但是越到後面,算力難度逐漸加大,普通的電腦的cpu不能支援這大量的算力來找位元幣方程組的解了,因為挖礦越到後期,位元幣方程組的特解還未解開的解會越來越少。所以對應的算力難度會越來越大。
挖礦:獲得位元幣。就是就是計算機們參與到資料競賽中找出位元幣方程組特解,並獲得位元幣獎勵的過程。
礦工:挖礦的人。
上文提到,最初算力競爭不激烈,人們可以在家和辦公室用cpu挖礦,後來用1萬枚位元幣買了倆披薩那個哥們兒,開創了用gpu挖礦,使得gpu挖礦的潮流一度帶動了gpu斷貨。由於位元幣方程組特解不斷減少,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發現了即使是用gpu挖礦,算力 也跟不上了。於是有了專門挖礦的礦機。實話說得好:商品隨著社會出現需求而出現。社會需要礦機,然後礦機出現了,至少礦機在十年前還沒出世,果然真理總是真理,需要它的時候它才會出現。
礦機:專門用來挖幣的計算機,搭載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示卡的方式工作。它有些缺點:乙個是雜訊大,乙個是耗電大。首先雜訊大在家或辦公室會不方便,其次耗電大,或許花的電費比你挖出來的位元幣還要多,虧本倒貼錢,不划算。
因為一台礦機缺點突出,所以有了礦場和礦池的出現。
礦場:把一堆礦機放一起進行集中管理。礦場一般建立在電費比較便宜,比較穩定的地方,比如內蒙、四川。得益於中國完善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廉價的火電水電或風電資源,中國力量也一直壟斷著位元幣礦場。礦場會考慮到室內通風,隔塵,濕度的問題的。
礦池: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多人合作挖礦,將少量算力合併、聯合運作,使用這種方式建立的**便被稱作礦池。簡單理解就是它不用像礦場那樣把礦機堆在一起來挖礦,可以自己買礦機然後通過礦池管理軟體來挖礦,不用在限制地理位置。目前全球算力較大的礦池有魚池(f2pool)、蟻池(antpool)、幣網(bwpool)、國池(btccpool)、bitfury。除了bitfury,其餘都來自中國。
區塊鏈介紹 一 礦工挖礦過程
區塊鏈礦工挖礦時機問題 當礦工接到競爭者傳送的新區塊時,就放棄當前工作。更新區塊,準備開始下乙個區塊競爭。根據區塊鏈 預計沒十分鐘生成乙個區塊。但是實際上,礦工並沒有統一的演算法保證收集到特定數量的交易後才開始開工。具體的時間不同客戶端設定不盡相同。極端情況下空區塊鏈也是合法的。如下圖統計 二 交易...
區塊鏈共識與挖礦
什麼是共識呢?在乙個區塊鏈網路中,不斷的會有新的交易產生,這些交易都需要記錄和儲存下來,打包成區塊,不斷新增到區塊鏈上。那麼這麼重要的交易資訊,到底是由哪個節點來記錄呢?記賬是一件很重要但也很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做,顯然最終會存在眾多大同小異的賬本,但我們只需要其中的乙個賬本就夠了。這時候就需要...
區塊鏈挖礦
挖礦最初的意圖是使位元幣,離散穩定,網路一致以及沒有乙個權威中心。而挖礦所獲得的獎勵僅僅是刺激挖礦者來維護乙個穩定的網路。挖礦報酬來自建立區塊而獲得交易小費以及獲得新產生的位元幣。挖礦產生新位元幣的速率每四年會減小一次。在2009年1月開始時候的位元幣獎勵是50個每塊,而且會在2012年11月減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