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於丹的論語解讀,總結要點。
一 天地人之道
1 子貢問政: 國家想安定平穩,需要什麼?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2 論語核心精髓之一: 恕,即自所不欲勿施於人,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
3 仁者不憂: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4 論語核心精髓之二 仁:愛人。(智:知人)。
5 怎樣做乙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6 乙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乙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乙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 智慧型之道
1 智:知人。
知人目的: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如何知人: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
2 君子: 1 )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過則勿憚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 無貳過。
3: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今天是個知識**的時代,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型,比智慧型更重要的是經驗。而且,在經驗裡面,悟性是最重要的一點。
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 做事之法: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三 學習之道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3 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自己。
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6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7 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怎樣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和辨別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的答案是這樣的:"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8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四 誠信之道
1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3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論語·子張》)孔子的學生子夏說,乙個君子要在建立起信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之後,才可以讓百姓們去幹活,不管是讓他們服兵役,服徭役,還是去幹什麼,老百姓這時都會心甘情願。如果老百姓沒有對這個執政者產生信任,就會覺得執政者是在虐待自己。如果乙個忠臣去進諫,也要先贏得君主的信任,先在君主面前樹立起信譽才行。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君主就會覺得你在誹謗他。那樣的話,後果就不太妙了。
4 君子貞而不諒。
5 子貢有一次問孔子怎麼樣才叫做士的時候,孔子回答說:第一等的"士"是有羞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於現在的當政者,都是一些器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我們今天說"言必信,行必果",含有肯定的褒義,但在孔子那裡,這還只是小信。:"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太感動了,看於丹講解論語
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繼易中天後,于丹又紅了。不過她講解的是 論語 我一直對於 百家講壇 崇敬有加,因為在裡面講課的人都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從一開始的葉嘉瑩,再到周汝昌,再到劉心武,都讓我受益匪淺。對於論語,我也一直很喜歡,在大學的時候就買了一本英漢雙語版的 論語 那段時間也確實感覺很充實。現在重新聽於...
於丹《論語心得》中唯一讓我感動的地方
我曾經看到這樣乙個故事,說在有一座佛寺裡,那麼供著乙個花崗岩雕刻的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到這裡的膜拜,但是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是跟它採自同樣一塊山石的很多花崗岩,終於有一天,這些台階變的不服氣了,他們對那個佛像提出 說你看我們本是兄弟,我們來自同乙個山體,憑什麼人們都踩著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
於丹教授50句關於人性的總結
1 乙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2 乙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3 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壞的習慣,認為乙個人好時,就會愛屋及烏,認為乙個人不好時,就會全盤否認.4 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愛隱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愛小題大作.5 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