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總結(16) 主動的自我改造(或者說轉型?)

2021-08-24 18:40:44 字數 2599 閱讀 1610

對我過去感興趣的朋友們,請看十年總結系列文章

第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成為問題,

可對於經歷了一段挫折的我來說,這是乙個很重要的命題。

因為有過失敗,在做下一次決策的時候心裡就會嘀咕:

我這樣做沒問題吧?不會又搞錯吧?

就像打桌球,本來領先,然後被對手反超,這時候心理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關於決策的正確性,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點需要反思:

1.1 關於設計的程度問題

受到04年重構、xp、敏捷等思想的影響,我一直在號召自己的團隊消滅髒活,

(我們把具有設計和復用價值的**稱為累活,而把重複性勞動和特例**稱為髒活)

這導致乙個後果,就是大家似乎都染上了點潔癖,

有些功能如果想不出好的可擴充套件方案,或者會破壞現有設計的「美感」,寧願放棄不做。

遇到任何功能都想通用化,想一勞永逸,於是抽象、做成乙個架構,考慮可擴充套件等等,

過度設計,導致開發團隊總在做自己想做的(理想化),而不是應該做的,

這樣開發出來的東西,深入進去看挺優雅的,但視角拉出來看整體,沒什麼使用者需要的東西,就是乙個架子。

我們總是希望在乙個完美的架子上,把使用者的需求很容易的納入進來,事實上,完美是基本上不可實現的。

1.2 關於業務和技術的關係問題

相信每個入行幾年的朋友們,都會聽你的老闆、上司或者資深同事嘮叨過:

不要太關注技術,關注業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句話好說,不好做,時間會證明這句話是對的,因為我現在也在向別人灌輸這個理念了,

但業務真的比技術更難琢磨,更抽象,或者說,業務知識需要揣摩。

讓乙個技術專家和業務專家一起跟使用者做一次需求溝通,那麼兩個人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

比如,我們的監控系統有乙個拓撲圖功能,有一次使用者提出拓撲圖需要具備「資料鑽取」功能,

按照我的理解,鑽取是一種複雜的資料分析手段,

我首先想到的是資料之間的層級關聯關係如何管理,是自動發現還是手工配置?

如果自動發現技術上會有很大的難度,而如果手工配置,則介面應該比較複雜。

可我們的老闆完全不這麼理解,他認為只要實現「父-子」拓撲,並能夠向下一層層展開即可,

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是,使用者真的接受這種理解。

當然,這也許不是乙個非常恰當的例子,但足以說明,

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對同一套詞彙的解釋有很大的差異性,

了解業務,我覺得就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問題,站在行業的大背景下考慮問題。

關於第二個問題:如何將個人的力量,轉化為團隊的力量?

在人少的時候,大家都是哥們一樣的,大家都把開發作為一種樂趣,在工作上有共同的價值觀,

這是一種很美好的狀態,每個人的效率都很高。

但團隊肯定要變大,人多了,管理不善效率就會下降,事情就會失控,怎麼辦?

我在這方面想了很多,包括管理者的風格,寬嚴的尺度,團隊的文化,制度的設定等等,

我一直嚮往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那就是無為而治。

實際上這種想法還是有些來自於軟體設計的框架思想,

設定適當的原則,納入合適的人,每個人都為特定的目標而「主動」努力。

我一直在嘗試這種方式,實踐證明,在建造新的團隊時(尤其是可塑性強的新畢業生組成的團隊時),

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但用於改造既有團隊,則需要的時間和面對的阻力都要強一些。

我設定的原則很簡單:

每個進入這個團隊的人,都要求積極反饋、有效溝通、樹立質量意識。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團隊會形成乙個自驅力,也就是不用管理者推動就可以向前走。

在這一年,看的書基本上都是溫伯格的,有三本個人感覺幫助比較大:

《探索需求》

《你的燈亮著嗎》

《成為技術領導者》

接下來我會做個專門的介紹

---

談到「轉型」,我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從「技術」轉向「管理」,

我倒覺得未必一定如此。

我將轉型定義為「思想的轉變」 ,是一種自我改造,結果是境界上的昇華,是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手段上的轉變。

按照這種定義,我從05年開始主動的考慮「轉型」,到現在很多年來都是處於「半管理」狀態,

其間做過專案經理、部門經理、產品經理,

管理是我工作的職責,但一直沒有成為100%,所以我也從來沒有間斷過開發。

不是不可以做到,而是覺得完全脫離開發不安全,也不甘心。

一定會有人說這是失敗的轉型,

可是我覺得,正是這樣一種看待開發的觀念,造成了大家對30歲的恐懼,

其實坊間不自覺的將開發視為下等工種,而將管理看作是上等工種(也許我選詞不當,但我相信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而你我都浸淫其間,受到這種文化的薰陶,所以才有這麼多人剛入行,甚至沒入行就在前瞻「轉型」的問題,

可是,技術和管理應該是軟體行業的兩條腿,重要性是一樣的才對,

有些人天生是技術達人,轉向管理不僅是人才的損失,也讓自己難受,

況且這種跨工種的轉型(無論從技術轉向管理,或者從管理轉向技術),是有風險的,未必每個人都能勝任新的角色。

我希望,我也相信,隨著中國軟體行業的生態環境逐漸趨於合理,

我們的程式設計師,只要在乙個方面做的足夠的好,足夠的精,**都少不了他的生存空間。

這一篇我自己看著都覺得晦澀,寫出來不容易啊。

十年總結(16) 主動的自我改造(或者說轉型?)

對我過去感興趣的朋友們,請看十年總結系列文章 第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成為問題,可對於經歷了一段挫折的我來說,這是乙個很重要的命題。因為有過失敗,在做下一次決策的時候心裡就會嘀咕 我這樣做沒問題吧?不會又搞錯吧?就像打桌球,本來領先,然後被對手反超,這時候心理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關於決策的正確...

十年總結(16) 主動的自我改造(或者說轉型?)

第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成為問題,可對於經歷了一段挫折的我來說,這是乙個很重要的命題。因為有過失敗,在做下一次決策的時候心裡就會嘀咕 我這樣做沒問題吧?不會又搞錯吧?就像打桌球,本來領先,然後被對手反超,這時候心理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關於決策的正確性,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點需要反思 1.1 關於...

十年總結(16) 主動的自我改造(或者說轉型?)

對我過去感興趣的朋友們,請看十年總結系列文章 第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成為問題,可對於經歷了一段挫折的我來說,這是乙個很重要的命題。因為有過失敗,在做下一次決策的時候心裡就會嘀咕 我這樣做沒問題吧?不會又搞錯吧?就像打桌球,本來領先,然後被對手反超,這時候心理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關於決策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