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似乎提前來到我們身邊。從 06 年開始,陸續看到多次關於 second life(sl) 的報道。因為自己的筆記本跑不起來 sl 的客戶端,所以一直沒有能體會這個虛擬世界的魅力。今天花了一點時間,讀了幾篇相關的文件。
realnetworks 前 cto philip rosedale 通過
linden 實驗室
建立了 second life,2002 年這個專案開始 alpha 版測試,當時叫做 lindenworld。
2007 年 2 月 24 日號稱已經達到 400 萬使用者(使用者在遊戲中被稱為 "residents",居民)。 2001 年 2 月 1 日,併發使用者達到 3 萬。併發使用者每月的增長是 20%。這個 20%現在看起來有些保守了,隨著**的關注,增長的會有明顯的變化。系統的設計目標是 10 萬併發使用者,系統的複雜度不小,但 linden 實驗室對
sl 的可擴充套件能力
信心滿滿。
目前在舊金山與達拉斯共有 2000 多台(現在恐怕3000也不止了吧) intel/amd 伺服器來支撐整個虛擬世界(refer
here
)。64 位的 amd 伺服器居多。作業系統選用的 debian linux, 資料庫是 mysql。通過 tim o'relly 的這篇
web 2.0 and databases part 1: second life
,可以了解到一點關於 sl 資料庫建設的資訊。在 second life 中每個地理區域都是執行在伺服器軟體單一例項上的,叫做"模擬器"或者簡稱是 "sim",每個 sim 負責 16 英畝的虛擬土地。當使用者在相鄰的 sim 間移動,實際上是從乙個處理器(或是伺服器)移動到另乙個。根據這篇
訪談,使用者當前所在 sim 的資訊,以及使用者本身的賬戶資訊是儲存在乙個中心資料庫上的。
s3服務。
一點感想:mysql 真是這波 web 2.0 大潮中最大贏家之一啊
--eof--
Second Life 的資料拾零
matrix 似乎提前來到我們身邊。從 06 年開始,陸續看到多次關於 second life sl 的報道。因為自己的筆記本跑不起來 sl 的客戶端,所以一直沒有能體會這個虛擬世界的魅力。今天花了一點時間,讀了幾篇相關的文件。realnetworks 前 cto philip rosedale 通...
Second Life 的社群觀點
second life 的社群觀點 原文出自 當人們如當年 dot net 泡沫般一窩蜂沈迷於 2.0 風潮時,奠定 網路 基礎的事物 也就是真正讓網路商機無限的部分 反而容易遭到忽略。讓我們暫且拋下花俏的流行名詞,藉由 second life 回過頭來,重新看看網路上讓人興奮 讓人沈迷的本質吧。那...
資料 資料的分類
資料,是對事物的記錄與描述。如氣溫,描述了當天的溫度,讓我們可以參考當天的氣溫決定今天穿什麼 又如時間,作為一種尺度,標記了萬事萬物的活動,這些都是資料,可見資料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將數字分為兩種資料 1 定性資料 是文本性資料,如學號 身份證號等,無法計算比較,計量層次低。2 定量資料 是數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