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求頭內容
host
伺服器位址,表示瀏覽器要向哪台伺服器傳送請求,可以是 ip 埠號,也可以是網域名稱。該字段由瀏覽器生成,js無法干預
user-agent
當前瀏覽器作業系統的資訊以及瀏覽器版本號
connection
指定與連線相關的屬性,如:connection:keep-alive,表示保持連線,即瀏覽器與伺服器建立了一次tcp連線以後就可以通過這個已存在的連線來傳送請求。我之前一直以為這不是顯然的嗎?因為http也是基於tcp的嘛然後tcp是面向連線的,可靠的傳輸,但原來自己有一層關係模糊掉了。不管是tcp傳輸還是udp傳輸,其實http都不關心的,因為http協議是在應用層,所以在討論這個長連線的時候應該基於應用層。上述保持連線是與之前的不保持連線比較的,即http1.0中如果沒有顯式的註明connection:keep-alive,那麼其實伺服器與瀏覽器之間是一種短連線,即瀏覽器傳送請求,伺服器返回資料,然後這個連線就關閉了。那麼每次傳送請求都需要重新建立連線。從http/1.1起,預設都開啟了keep-alive,保持連線特性,即最開始說到的情況---瀏覽器與伺服器建立了一次tcp連線以後就可以通過這個已存在的連線來傳送請求。
accept-charset
瀏覽器告訴服務端,我支援的編碼格式,那伺服器就不要發一些我不支援的格式過來了
accept-encoding
瀏覽器告訴服務端,我支援的資料壓縮格式,那伺服器就不要發一些我不支援的格式過來了
accept-language
瀏覽器告訴服務端,我採用的語言
if-modified-since:
告訴伺服器,這個資源的快取時間。具體操作是這樣的,當有乙個資源需要瀏覽器快取一下,以便下次直接使用時,那麼這個資源就附上這個字段,其值是最近的修改時間(modified)。下一次在請求這個資源的時候,伺服器就會比對這個字段值,看與伺服器上的這個資源的最近修改時間是否一致,一致表示並沒有修改過,那就返回304,瀏覽器收到這個狀態碼就知道這個資源沒有修改過,可以直接在本地提取。
cookie,data
2.常見響應頭部分
location
這個字段通常配合302狀態使用,用於告訴瀏覽器你去找誰
server
告知瀏覽器,伺服器的型別
content-type
回送的資料型別,響應正文的型別
content-length
響應正文長度
content-charset
響應正文使用的資料壓縮格式
content-language
響應正文使用的語言
last-modified
資源最後修改的時間
refresh
用於控制瀏覽器定時重新整理
etag
快取相同的頭,被請求變數的實體值,etag是乙個可以與web資源關聯的記號
expires
用於說明網頁的失效時間,如果該值為乙個<0的值,則伺服器是告知瀏覽器不要快取
cache-control
該字段值為no-cache通知瀏覽器不要快取
Http訊息頭中常用的請求頭和響應頭
常用標準請求頭欄位 host 設定伺服器網域名稱和tcp埠號,如果使用的是服務請求標準埠號,埠號可以省略 host en.wikipedia.org 8080 host en.wikipedia.org if match 設定客戶端的etag,當時客戶端etag和伺服器生成的etag一致才執行,適用...
HTTP請求中請求頭和響應頭包含的內容
1 請求 客戶端 服務端 request get 請求的方式 newcoder hello.html 請求的目標資源 http 1.1 請求採用的協議和版本號 accept 客戶端能接收的資源型別 accept language en us 客戶端接收的語言型別 connection keep al...
請求頭和響應頭
請求header http request header host 請求的網域名稱 user agent 瀏覽器端瀏覽器型號和版本 accept 可接受的內容型別 accept language 語言 accept encoding 可接受的壓縮型別 gzip,deflate accept 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