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內外,時空彎曲的漩渦

2021-08-20 08:12:21 字數 3991 閱讀 3049

2023年年底,有一部叫作《星際穿越》的電影火遍全球,它是英國著名導演諾蘭歷時多年拍攝成功的。這部電影上映後,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時空穿越的熱潮。電影講述了一位太空人在面臨地球災難、人類滅絕的時候,去深空(在地球大氣極限以外很遠的空間,包括太陽系以外的空間)探索,找到幫助人類建立第二家園的方法,最後成功將人類送到太空,使人類得以解救的故事。

>>>> 

與好萊塢典型大片相比,這個故事本身是平淡無奇的,但是在主角們的探險過程中,他們卻經歷了在平凡人看來很難以置信的事情。其中很多是天體物理方面的知識,比如蟲洞、黑洞,還有引力波等等。這些東西在一般人看來非常難以理解,所以作為這部電影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kip thorne)教授還寫了一本名為《星際穿越》(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的書,專門講解這些天體物理知識。基普·索恩是加州理工大學的頂尖教授,也是國際頂尖的天體物理學家。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他提供了很多天體物理原型,並在特效公司的幫助之下,將這部影片打造成了2023年度最炫的電影,摘得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如果你看過電影,那麼應該記得當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就是黑洞以及黑洞周圍的吸積盤。今天,我就利用這短短的十多分鐘,帶領大家進行一場黑洞的時光之旅。

黑洞,光都無法逃逸的牢籠

什麼是黑洞?在講黑洞之前,我要從中國的神獸貔貅講起。貔貅有什麼特點呢?就是只進不出。在宇宙當中,有乙個與貔貅非常類似的天體,它的名字就叫「黑洞」。它可以將在周圍的任何物質都吸進去,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當我們能看到乙個物體的時候,必須要通過一定的媒介,通常,這個媒介就是光。所以,當光都不能傳播出來的時候,我們就不能看到它。同理,當我們去看黑洞這個物體的時候,因為光都不能傳播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就只能是乙個黑色的區域。而且,我們從各個方向去看黑洞的時候,都不能看到它,所以它應該是乙個球體。就像下面這幅漫畫裡所說的,它是黑色的,它是乙個洞,所以我們稱之為「黑洞」。

那麼,黑洞的物理結構是什麼樣的?它其實相當簡單,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叫作「視介面」。在視介面之內,任何物體包括光都不能逃逸出來,但是要記住,這個視介面僅僅是乙個虛擬的介面,並不是實實在在的球體。另外一部分就是視介面球體中心上乙個叫作「奇點」的東西。

奇點是什麼呢?人類對於奇點的認識是不斷變化的。在最開始愛因斯坦相對論出現以後,我們認為奇點就是乙個質量無窮大,但是又沒有體積或者體積特別小的天體。但是,隨著量子引力的出現,我們現在意識到它的中間有可能是有一定體積的,但是還是特別小。那麼,奇點是什麼形狀的呢?是乙個點,還是其他形狀?在這裡,我要指出乙個所謂量子泡沫的東西,它就如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肥皂泡一樣。奇點上有好多類似的泡沫,但是這些量子泡沫是由許許多多的彎曲空間所構成的,而這也正是我們可以用來進行時空穿梭的媒介。

黑洞的結構非常簡單,當然也正是因為其簡單的結構,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3個量去描述它,這3個量分別是質量、轉動和電荷。我們知道這3個量以後,就可以完整地描述乙個天體。因為只有3個量,所以我們通常稱之為「三毛定理」,有的時候為了簡單,我們就稱之為「**定理」。與它相比,周圍任何乙個物體或者乙個人可能都更為複雜,因為需要千千萬萬個引數或者量去描述,或者千千萬萬都不夠。

空間彎曲,「歲月了無痕」的良藥

黑洞是乙個強引力的集合體,所以,對於黑洞的認識正體現了對引力的認識。從17世紀牛頓發現質量有可能是引力產生的源泉以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如果質量影響引力,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想象:當質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光可能就跑不出去了。如果把我們的地球壓縮到這樣的尺度,那是多大呢?簡單計算後我們發現其半徑為0.9厘公尺。現在地球的半徑是6400公里,從6400公里到差不多1厘公尺,要經過了好幾億的尺度變化,所以可以想象它的密度發生了更為巨大的變化。

這是牛頓時代對引力的認識。到了愛因斯坦時代,這一認識又有了很大的不同。愛因斯坦在2023年(大約在100年前)發表了一篇**,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對引力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識。他認為,引力是因為質量對時空造成了彎曲,而彎曲的時空造成了引力場。在下面這幅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張平直的薄膜上面,不同質量的物體對於乙個平面所造成的變形是不一樣的——重的物體的變形更大一點,而輕一點的變形則小一點。

我們也可以想象,空間是一張薄膜,如果沒有任何物體存在的時候,它就是一張平直的、沒有變形的薄膜。但是,當我們把乙個天體,比如太陽、中子星,黑洞甚至更為緻密的黑洞放到上面去的時候,它對空間所造成的變形就完全不一樣了。以下這張圖上就展示了各種天體對於空間所造成的變形。

而且,在對於引力的不一樣的認識中,我們才發現了時間的一些有趣現象。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有乙個很奇妙的結論:空間彎曲越大,時間流淌越慢。很多人都在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或者永葆青春,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活在靠近空間彎曲更為強烈的地方,那麼自然會消耗更短的時間。當我們**電影《星際穿越》的時候,我們看到當主人公庫珀回來的時候,時間幾乎沒有在他身上發生任何變化,而他的女兒卻已經變成了乙個老太太。按照物理法則來計算,他們在公尺勒星球的1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7年,這個時間一下子被拉伸了6萬倍。這是什麼概念?合理的解釋就是,公尺勒星球其實更靠近空間彎曲更大的黑洞附近。

我們在神話故事當中經常聽到有人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通過借鑑以上理論,我們就很容易解釋神仙所住的地方,其實就是更靠近引力場或者空間彎曲比我們地球上空間彎曲更大的地方。

恆星級黑洞與超大質量黑洞的誕生之謎

在我們的宇宙當中到底有沒有發現黑洞呢?現在大量的觀測已經表明,我們這個宇宙當中有很多黑洞。總體而言,這些黑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叫作「恆星級黑洞」,另外一類叫作「超大質量黑洞」。前者的質量大約是10個太陽質量,而後者的質量是在幾百萬甚至幾億個太陽質量。雖然它們的質量有著這麼大的差別,但是最終它們表現出來的卻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首先,它們有乙個圍繞自身轉動的氣體盤。其次,它們有一種從黑洞中心噴射出來的氣體物質,在天文學當中叫作「噴流」。正是因為有氣體盤,黑洞會產生輻射,而這些噴流也會產生輻射,所以我們才能夠看到黑洞。否則,我們是沒有辦法探測到黑洞的。

這些黑洞是怎麼產生的呢?一般來說,質量大約為幾十個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死亡後會塌縮成黑洞。這是因為恆星內部有熱核反應,它本身能夠支撐自身的重量,但是當熱核用完的時候,就不能支撐重量了,就會形成黑洞。最後,它會產生乙個特別強烈的爆發,並在一秒鐘內釋放出比太陽在一生當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還要強100倍的能量。

蟲洞,高維空間之旅的連線通道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會聽到某個人在談論黑洞,他們在談論的時候,往往會提及時空穿梭。那麼,黑洞是怎麼讓我們實現時空穿梭的呢?

我們的宇宙處於乙個更高維度的宇宙當中,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如果有一天有乙個人告訴你,其實在高維空間中有乙個通道連線著地球與織女星,那麼這個通道肯定就是蟲洞。

蟲洞有沒有可能自然產生?完全可能。因為在黑洞中心有一些奇點,奇點上有量子泡沫,而這種量子泡沫就可以產生蟲洞。但是問題是,它們存在的時間和長度都特別小,分別大約在1.0e-43秒和1.0e-35公尺這種量級上,或者更小。所以,我們必須要達到這種量級,才能夠讓人類穿梭。也就是說,蟲洞的尺寸必須達到至少人類的大小,比如公尺或者千公尺的量級;時標的話,必須達到秒、分或者小時的量級,人類才能在蟲洞中穿梭。

我們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呢?有沒有可能解決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宇宙的演化當中得到一些啟示。現在有很多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起源於乙個大**,經過爆漲,漲到了我們現在觀測到的豐富多彩的宇宙。

而且,最近的觀測表明,我們的宇宙當中含有一種叫作「暗能量」的成分,它與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物質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知道,根據牛頓對於引力的認識,有質量存在就有引力,但是暗能量完全相反,它的性質能夠提供一種斥力,而這種斥力正是蟲洞所需要的。

黑洞探索,實現「時空穿梭」的秘鑰

經常會有人問我,你研究黑洞有什麼意義,今天,在「未來創客」的這個舞台上,我要談一些關於研究黑洞的重要意義。首先,很直白地講,研究黑洞沒有很直接的社會影響,但是我想作為乙個基礎學科的研究,它是一種人類自由探索意志的體現。我們可以想象,這個資訊社會的產生,是源於乙個小小的3w協議。但不為人所注意的是,3w正是粒子物理為了交換大資料所催生的。乙個小小的3w協議竟然撬動了我們的整個社會,把我們帶到了現在的資訊社會。對於黑洞的研究,或許就在明天,便會把我們帶向乙個我們覺得時空穿梭非常容易,而且非常頻繁的時代。

本文為苟利軍在「未來創客」上的演講實錄。

∑編輯 | gemini

稿件涉及數學、物理、演算法、計算機、程式設計等相關領域,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量子時空觀與黑洞研究

1986 年,印籍科學家 abhay ashtekar 1949 使用量子時空觀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引力理論 重新寫了一遍,引發新一輪理論物理 量子化 的國際浪潮。近二十年以來,在理論物理學中出現了一門新分支 量子幾何 quantum geometry 隨後,有人把量子幾何觀念引用到施瓦茨球 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