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印籍科學家
abhay ashtekar(1949- )
使用量子時空觀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重新寫了一遍,引發新一輪理論物理「量子化」的國際浪潮。
近二十年以來,在理論物理學中出現了一門新分支:量子幾何(
quantum geometry
)。隨後,有人把量子幾何觀念引用到施瓦茨球(即「黑洞」)的怪異球面上,企圖徹底消除施瓦茨球的「奇點」。什麼是量子幾何呢?
讓我們想象一種情景:把乙個水晶球徹底打碎,並且把碎片研磨成微細的粉末,然後設法將其復原成那個水晶球。不過要說明的是:水晶球的粉末直徑只有蒲朗克長度大小,即
10的負
35次方公尺,也就說,小數點後面有
35個零(公尺)。站在這個水晶球裡面看世界就是「量子時空觀」了。量子幾何學是理論物理,而不是數學。
目前,在發達國家,有
40多個研究小組在協同攻克「量子黑洞」課題,收穫不小。在量子空間裡面,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用全新的數學描述方式,很有意思。這裡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叫「蒲朗克長度」?在量子物理學裡面,小於蒲朗克長度的物理量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為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袁萌 6月
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