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為什麼要區分使用者及使用者組
為了限制使用者可以使用的資源,不同的使用者擁有的許可權大小是不一樣的,root使用者可以擁有最大的許可權,使用所有的資源,讀寫執行所有檔案;而普通使用者的是受限的,只能讀寫執行擁有許可權的檔案。
2、使用者的分類:
linux把使用者分為了三種:
id使用者型別
0 root使用者
1-499 系統使用者(系統使用者執行某些服務,如連線,列印等,不需要登入的shell)
500及以上 普通使用者
3、檔案說明
linux系統的每個檔案都有乙個所屬使用者及所屬組,如下圖:藍色框內的代表所屬使用者,紅色框的代表所屬使用者組。預設使用者和使用者組的名稱是一樣的,但是可以自己重新命名,這裡的使用者和使用者組都是root。
4、檔案引數的意義
第一列由九個字元組成,分成四組,第一組表示檔案的型別,第二組表示檔案所屬使用者擁有的許可權,第三組表示使用者所在組的其他使用者擁有的許可權,第四組表示其他使用者擁有的許可權。
(3):資料夾所屬使用者
(4):資料夾所屬使用者組
(5):資料夾大小,kb為單位
(6):資料夾建立日期
(7):資料夾名稱
5、使用 id 命令檢視使用者資訊,passwd 修改密碼
6、關於使用者三個重要的檔案:
/etc/passwd 儲存使用者資訊
/etc/shadow 儲存使用者密碼(加密的)
/etc/group 儲存組資訊
/etc/passwd 檢視的檔案內容:
使用者名稱 :密碼(x表示):使用者id號 : 組id : 使用者描述資訊 : 使用者家目錄 : 使用者登入shell(普通使用者為bash, 系統使用者為 /sbin/nologin 或 /bin/false
/etc/shadow檔案內容:
使用者名稱 : 密碼(!!表示使用者沒有建立過密碼)
使用者名稱 : 密碼(!!表示使用者沒有建立過密碼): 上次修改密碼的日期 : 密碼不可被變更的天數 : 密碼需要被重新變更的天數(99999表示不需要變更) : 密碼變更前提前幾天警告 :
帳號失效日期 : 帳號取消日期 : 保留條目,目前沒用
組名 : 組密碼 (x表示): 組id
7.建立使用者
useradd 使用者名稱
user -g 組名 使用者名稱(給新建的使用者新增組)
例如:
useradd 使用者名稱命令執行的操作步驟:
(1)在 /etc/passwd 中新增使用者資訊
(2)如果使用密碼 ,則將密碼加密儲存在 /etc/shadow 中
(3)為使用者建立乙個新的 家目錄
(4)將 /etc/skel(使用者剛建立的初始檔案)中的檔案複製到家目錄中
(5)新建乙個與使用者名稱相同的組,新建使用者預設屬於這個同名組
8.修改使用者:
usermod 引數 username
9.刪除使用者:
userdel 使用者名稱
userdel -r 使用者名稱(同時刪除使用者的家目錄)
使用者,及使用者組
unit5 一.使用者理解 1,使用者 系統使用者的身份 2,在系統中,使用者儲存為 若干字元 若干個系統檔案 使用者資訊用到的系統配置檔案 1 etc passwd 使用者資訊 顯示 使用者 密碼 x uid gid 說明 家目錄 當前使用者使用的shell 2 etc group 組資訊 顯示 ...
使用者及使用者組
1.使用者建立 useradd 引數 具體數值 使用者名字 c comment 使用者的描述 d 目錄 指定使用者主目錄,如果此目錄不存在,則同時使用 m選項,能建立主目錄。g 使用者組 指定使用者所屬 的使用者組。g 使用者組,指定使用者所屬的附加組。s shell檔案 指定使用者的登入shell...
linux 使用者及使用者組管理
1 新增使用者 語 法 useradd 選項 使用者帳號 參 數 c 指定一段注釋性的描述 d 指定使用者登入的起始目錄 g 指定使用者所屬的組 g 使用者組,使用者組指定使用者所屬的附加屬 s 指定使用者登入的shell u 指定使用者的使用者號 eg 2 刪除使用者 語 法 userdel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