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就是在了解了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的業務領域工作情況以後,經過分析和總結,提煉出來的用以描述使用者業務需求的一些概念的東西。如銷售業務中的「客戶」和「定單」,還有就是「商品」,「業務員」。
用use case來描述就是:「業務員」與「客戶」就購買「商品」之事簽定下「定單」。(此時可以不包含屬性,只有實體集,聯絡集的分析結構)
邏輯模型就是要將概念模型具體化。要實現概念模型所描述的東西,需要那些具體的功能和處理那些具體的資訊。這就到了需求分析的細化階段。還以銷售業務為例:「客戶」 資訊基本上要包括:單位名稱,聯絡人,聯絡**,位址等屬性;「商品」資訊基本上要包括:名稱,型別,規格,單價等屬性;「定單」資訊基本上要包括:日期 和時間屬性。並且「定單」要與「客戶」,「業務員」和「商品」明細關聯。
系統需要建立幾個資料表:業務員資訊表,客戶資訊表,商品資訊表,定單表。
系統要包括幾個功能:業務員資訊維護,客戶資訊維護,商品資訊維護,建立銷售定單 。
以上這些均屬於建立邏輯模型,這些說明只表明系統要實現什麼,但怎樣實現,用什麼工具實現還沒有講,後者屬於物理模型範圍。
物理模型就 是針對上述邏輯模型所說的內容,在具體的物理介質上實現出來。如:資料庫使用sql server 2000,這樣就可以編寫具體的sql指令碼在資料庫伺服器上將資料庫建立起來。其中包括業務員資訊表,客戶資訊表,商品資訊表,定單表。客戶端使用vs開 發工具,那麼在工作站上用vs建立起功能選單,包括:業務員資訊維護,客戶資訊維護,商品資訊維護,建立銷售定單等功能,並用工具將每乙個功能編碼實現。
這三個過程,就是實現乙個軟體系統的三個關鍵的步驟,是乙個從抽象到具體的乙個不斷細化完善的分析,設計和開發的過程。
資料庫建模:在設計資料庫時,對現實世界進行分析、抽象、並從中找出內在聯絡,進而確定資料庫的結構,這一過程就稱為資料庫建模。它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確定最基本的資料結構;對約束建模。
1.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e-r圖主要是由實體、屬性和聯絡三個要素構成的。在e-r圖中,使用了下面四種基本的圖形符號。
2.確定系統實體、屬性及聯絡
系統分析階段建立資料字典和資料流程圖->建立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
利用系統分析階段建立的資料字典,並對照資料流程圖對系統中的各個資料項進行分類、組織,確定系統中的實體、實體的屬性、標識實體的碼以及實體之間聯絡的型別。
在資料字典中「資料項」是基本資料單位,一般可以作為實體的屬性。「資料結構」、「資料儲存」和「資料流」條目都可以作為實體,因為它們總是包含了若干的資料項。作為屬性必須是不可再分的資料項,也就是說在屬性中不能包含其他的屬性。
3.確定區域性(分)e-r圖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畫出部分實體-聯絡圖。
在這些實體中有下畫線的屬性可以作為實體的碼,這幾個實體之間存在著1:1、l:n和m:n幾種聯絡。
4.整合完整(總)e-r圖
各個區域性(分)e-r圖畫好以後,應當將它們合併起來集成為完整(總)e-r圖。在整合時應當注意如下幾點:
(1)消除不必要的冗餘實體、屬性和聯絡。
(2)解決各分e-r圖之間的衝突。
(3)根據情況修改或重構e-r圖。
6.2.3邏輯結構設計
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就是把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建立的基本e-r圖,按選定的管理系統軟體支援的資料模型(層次、網狀、關係),轉換成相應的邏輯模型。這種轉換要符合關係資料模型的原則。
e-r圖向關係模型的轉換是要解決如何將實體和實體間的聯絡轉換為關係,並確定這些關係的屬性和碼。這種轉換一般按下面的原則進行:
(1)乙個實體轉換為乙個關係,實體的屬性就是關係的屬性,實體的碼就是關係的碼。
(2)乙個聯絡也轉換為乙個關係,聯絡的屬性及聯絡所連線的實體的碼都轉換為關係的屬性,但是關係的碼會根據聯絡的型別變化,如果是:
1:1聯絡,兩端實體的碼都成為關係的候選碼。
1:n聯絡,n端實體的碼成為關係的碼。
m:n聯絡,兩端實體碼的組合成為關係的碼。
總結:概念資料模型設計與邏輯資料模型設計、物理資料模型設計是資料庫及資料倉儲模型設計的三個主要步驟。
在資料倉儲領域有乙個概念叫
conceptual data model
,中文一般翻譯為「概念資料模型」。
概念資料模型是終端使用者對資料儲存的看法,反映了終端使用者綜合性的資訊需求,它以資料類的方式描述企業級的資料需求,資料類代表了在業務環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幾個主要類別資料。
概念資料模型的內容包括重要的實體及實體之間的關係。在概念資料模型中不包括實體的屬性,也不用定義實體的主鍵。這是概念資料模型和邏輯資料模型的主要區別。
概念資料模型的目標是統一業務概念,作為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之間溝通的橋梁,確定不同實體之間的最高層次的關係。
在有些資料模型的設計過程中,概念資料模型是和邏輯資料模型合在一起進行設計的。
在資料倉儲領域有乙個概念叫
logical data model
,中文一般翻譯為「邏輯資料模型」。
邏輯資料模型反映的是系統分析設計人員對資料儲存的觀點,是對概念資料模型進一步的分解和細化。邏輯資料模型是根據業務規則確定的,關於業務物件、業務物件的資料項及業務物件之間關係的基本藍圖。
邏輯資料模型的內容包括所有的實體和關係,確定每個實體的屬性,定義每個實體的主鍵,指定實體的外來鍵,需要進行正規化化處理。
邏輯資料模型的目標是盡可能詳細的描述資料,但並不考慮資料在物理上如何來實現。
邏輯資料建模不僅會影響資料庫設計的方向,還間接影響最終資料庫的效能和管理。如果在實現邏輯資料模型時投入得足夠多,那麼在物理資料模型設計時就可以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方法。
在資料倉儲領域有乙個概念叫
physical data model
,中文一般翻譯為「物理資料模型」。
物理資料模型是在邏輯資料模型的基礎上,考慮各種具體的技術實現因素,進行資料庫體系結構設計,真正實現資料在資料庫中的存放。
物理資料模型的內容包括確定所有的表和列,定義外來鍵用於確定表之間的關係,基於使用者的需求可能進行發正規化化等內容。在物理實現上的考慮,可能會導致物理資料模型和邏輯資料模型有較大的不同。
物理資料模型的目標是指定如何用資料庫模式來實現邏輯資料模型,以及真正的儲存資料。
資料庫建模三步驟 概念模型 邏輯模型 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在了解了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的業務領域工作情況以後,經過分析和總結,提煉出來的用以描述使用者業務需求的一些概念的東西。如銷售業務中的 客戶 和 定單 還有就是 商品 業務員 用usecase來描述就是 業務員 與 客戶 就購買 商品 之事簽定下 定單 此時可以不包含屬性,只有實體集,聯絡...
資料庫建模三步驟 概念模型 邏輯模型 物理模型
設計資料庫有如下6個主要步驟 1 需求分析 了解使用者的資料需求 處理需求 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 概念設計 通過資料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 r模型 3 邏輯結構設計 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係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檢視 4 物理結構設計 設計資料的儲存結構和訪問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 ...
資料庫建模三步驟 概念模型 邏輯模型 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在了解了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的業務領域工作情況以後,經過分析和總結,提煉出來的用以描述使用者業務需求的一些概念的東西。如銷售業務中的 客戶 和 定單 還有就是 商品 業務員 用usecase來描述就是 業務員 與 客戶 就購買 商品 之事簽定下 定單 此時可以不包含屬性,只有實體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