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華
筆者前幾天到北京參加乙個運營商會議,以往濟濟一堂的會議,現在也只剩下寥寥幾家公司。裝置**商,晶元**商,大的終端廠商都在整合、融合,行業越來越冷清了。nokia 和上海貝爾的代表這次會議還羞羞答答的沒有坐在一起,但今天就看到他們整合的新聞了。在不知不覺中,運營商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連 zte 也不聲不響的進入 top 4 裝置商了,不清楚他們今年是否還會宣傳。
我們在思考未來網路發展的時候,不得不跳出原來的視野去看運營商這個產業,如果還只看到那幾個傳統的競爭對手,那可能就太 low 了。結合最近 5g 架構的思考我給出一些分享供大家拍磚。
趨勢 1 :網際網路公司向電信運營侵蝕
另外乙個新聞是谷歌氣球將覆蓋斯里蘭卡全境,將提供網路服務,考慮到谷歌的光纖、wifi、衛星、氣球、無人機等專案,以及對頻譜的追求,可以認為谷歌是不會甘於只是虛擬運營,甚至會提供網路基礎設施。最近的 facebook 其實也有類似的動向。這樣一來,我們更不得不為運營商的未來有所擔憂了。
其實小站及 unlicensed 頻譜的使用和技術成熟,將會加速這個改變。未來必然會出現全球化的通訊網路服務平台,這是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但是運營商還是網際網路公司來主導呢?
我們再看下面 2 組資料,雖然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很高,但他們的盈利能力以及銷售額跟運營商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感覺網際網路公司風景獨好,網際網路公司也感覺傳統運營商肉多。
趨勢 2 :運營商向網際網路公司轉型
verizon 以 44 億美元收購 aol,按照 verizon 的觀點,過幾年你再用傳統的眼光看北美運營商你就已經落伍了。既然網際網路公司你老兄能掙得盆滿缽滿,還來搶我的地盤,我運營商也有大量的使用者資源,為什麼不能做網際網路的業務呢?這是北美一些運營商的思考。最徹底的其實是 at&t,最近推動的 domain 2.0 實際上就是將公司做一次網際網路的轉型。
網際網路公司的特點是自己控制核心元件的開發和運營,這樣才能真正 devops,真正的快速反應,不用等華為 2 年給他重新整理乙個版本了,才有能力跟網際網路公司競爭。大家看看 bat、谷歌、facebook 就明白了,誰會將主要業務開發交給其他公司?所以 at&t 構建自己的開發團隊,並推動 nfv、軟體開源、架構開放、引入創新公司,利用行業界的力量幫助自己完成整個轉型。
但問題來了,現在 at&t 是先鋒,給全球運營商轉型起到探路的作用,如果 at&t 的轉型成功了,華為將會在未來的運營商業務裡面扮演什麼角色呢?下面圖中的 3 個角色,好像都不適合華為。
趨勢 3 :基礎設施白牌化
我們在罵 hp、dell、intel 太黑,通過 nfv 來搶我們的地盤。hp 和 dell 估計也要哭訴:「兄弟,我們是被白牌折騰得活不下去了,你這裡大魚大肉,給我分一點,救救我。當然,我反正是光腳的,你愛咋咋地」。這三家公司就是 nfv 背後默默貢獻的主要驅動力,他們都活得很艱難。當今的場景,就好像西元前 2 世紀末年,漢武帝打敗匈奴,匈奴向西遷移,禍水西移,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當然運營商也有提高運營效率、降成本的強烈意願,就不展開了。
白牌從雲基礎設施向下蔓延,將會對華為、愛立信、思科、nokia 的傳統硬體領域產生持續衝擊。我們的未來架構如何應對?如何構建控制點呢?
趨勢 4 :startup 公司在 iot 和垂直市場發動顛覆
5g 說未來最大的機會是 iot 和垂直市場,將會給運營商和整個產業帶來一片蔚藍的天空。但是創新公司在旁邊卻悄悄的冷笑。iot 和垂直市場具有細分市場的特點,各個行業千差萬別,需求差異很大,產業鏈比較長,需要做一些垂直整合。按傳統 ct 採用水平割裂的組織和架構去考慮這些新領域就會有天然劣勢。舉個例子:我們進入任何行業都需要考慮頻譜、晶元、終端、業務平台、標準、協議架構、部署、運營等能力,如果這些能力都在華為,相對好些,但內部整合的難度也很大。如果能力不完全在華為,還要依賴整個產業生態,效率極低。
比如車聯網,嚷嚷了很多年了,一直沒有搞定,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產業鏈太長,我們關心的標準和晶元好像還不是焦點,你去參加車聯網相關論壇,你會發現 50% 以上的公司你不知道他們幹嘛的,而通訊界聲音是最弱小的。國內有個教授告訴我,國內主導車聯網最強大的機構不是搞通訊的,也不是造車的,是負責路橋建設的,我去,那還怎麼玩,我們這麼小的身子怎麼去推動那麼大的產業鏈(車聯網的資訊不一定準,個人已經有兩年沒有深度介入了)?就如我們現在的 lte-m,等完成了內部組織拉通了,還要等晶元,晶元問題解決了,還要等標準,等標準成熟了,還要等運營商的測試和運營,從想法到大規模運營估計最少要 5 年。
但 startup 公司不這麼玩,他們幾十個人就將所有東西都搞定,包括終端、晶元、業務平台到最終部署和運營,效率奇高。等你大一統的平台成熟了,市場可能就跟你沒有關係了,怎麼辦?架構上要做什麼考慮?
趨勢 5 :開源生態及軟體佔據主導地位
網路領域其實已經開始發生天大的變化了。有人說 sdn 是驅動力,其實 sdn 本身對無線網路的影響是需要分析的,實際上無線網路本身已經具備一些 sdn 思想存在了,可能 sdn 影響得更多的是網路邏輯架構和協議設計。我認為最深遠的影響是 nfv 帶來的。因為一旦基礎設施雲化後,共平台後,就要將基於雲平台上的那一大堆東西重新思考了,你會越想越複雜,因為涉及到網路設計、部署設計、業務設計、管理設計,不只是我們以前熟悉的接入和控制那一點點東西。
at&t 和 cmcc 認為裝置商也搞不定,因為跟他們的運營管理強相關,所以他們有意自己牽頭搞。這就是為什麼目前華為架構專家很痛苦,怎麼匯報,領導都不滿意。因為 3gpp 的專家在講邏輯架構的演進,但這點東西在未來網路思考裡面,可能不是最關鍵的了,專家看到的網路跟領導看到的網路不同。尤其是高層領導。就如同這次在北京跟移動研究院的楊院長交流的時候大家的感嘆,大家對未來的網路都有乙個巨頭的期望,但感覺非常複雜,很多都是跟運營以及組織分工相關的,不清楚在 5g 時代能夠達到什麼地步。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東西將來都會移到雲裡面去,都需要依賴軟體的能力,核心競爭力可能要依賴開源生態,這是最要命的。因為這不是我們擅長的。
關於軟體,我在 it 公司的時候最崇尚 c 語言,看不起 c++,因為 c 的程式效率當時是最好的。當時部長的程式設計水平是最高的,系統設計能力也是最好,能力不強鎮不住人。說實在話,到華為後,再沒有看到過讓自己佩服的程式設計高手了。即便是高手也很少有機會體現,這裡對單兵的能力依賴很少。但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來自軟體的衝擊,我們嵌入式軟體的能力主要構建在 c 和 c++ 上的,但是現在隨著計算、儲存的能力的增強,許多效率更高的程式語言和軟體架構也開始被廣泛使用,比如 python 等,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準備。
趨勢 6 :運營商盈利缺乏新的增長點
這點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我就不展開了。可以預估到運營商的銷售額按每年 4% 左右的速度增長。但問題來了,如果運營商不能額外掙到很多錢,我們未來太平洋一樣寬廣的管道會由誰來買單呢? 我們 1000 倍容量增長的網路怎麼去構建? 還是基於現在這種架構嗎?
結尾
在產業劇變的時刻,對於網路的思考每一天都可能發生變化,今天可能感覺昨天很幼稚。上面所描述的幾個挑戰觀點可能有些偏藍,不一定準確,或者可能不會發生;但 5g 網路是必須要思考的,並且要想辦法應對它們。我們不得不用更大的目光來看未來,就好像《全球通史》作者所說的,我們要跳出地球,從太空來看人類的發展史。類似的,我們要跳出傳統的思路來思考未來的網路設計,以便應對巨大的挑戰。
未來,誰在革通訊裝置商的命?
筆者前幾天到北京參加乙個運營商會議,以往濟濟一堂的會議,現在也只剩下寥寥幾家公司。裝置 商,晶元 商,大的終端廠商都在整合 融合,行業越來越冷清了。nokia 和上海貝爾的代表這次會議還羞羞答答的沒有坐在一起,但今天就看到他們整合的新聞了。在不知不覺中,運營商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連 zte 也不...
未來,誰在革通訊裝置商的命?
筆者前幾天到北京參加乙個運營商會議,以往濟濟一堂的會議,現在也只剩下寥寥幾家公司。裝置 商,晶元 商,大的終端廠商都在整合 融合,行業越來越冷清了。nokia 和上海貝爾的代表這次會議還羞羞答答的沒有坐在一起,但今天就看到他們整合的新聞了。在不知不覺中,運營商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連 zte 也不...
北斗通訊運營商 通訊裝置板塊
我國通訊工程專業是從無線通訊 有線電 電子技術等專業相互交融 相互滲透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產業,它起源於電機系電機工程專業。早在20世紀初,我國有多所大學已先後建立 電訊組 和 無線電門 建國後初期,我國高等學校依據蘇聯高等教育方面的經驗,對各高校的電機工程專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為培養儲備現代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