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星星的週期)在中國古代稱七曜(yao)。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火木金水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故稱星期。星期,又叫周或禮拜,是乙個時間單位,也是現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古巴比倫人建造七星壇祭祀星神。七星壇分 7 層,每層有乙個星神,從上到下依此為 日、月、火、水、木、金、土 7個神。7 神每週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乙個神,每天都以乙個神來命名:
但自古以來中國曆法所注重的記日法單位是旬(十日),和朔望(十五日)等,似乎七日記日法並未普遍流行。反而在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卻沿用七曜之名來分別稱呼一星期的七天。
不看日曆怎麼算星期 說一下日曆和曆法方面的知識
日曆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 公元805年 就開始在皇宮中使用。當時的日曆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與每月的天數相等。每一頁都寫明月份及日期,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每天在日曆的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終先呈送皇上過目,然後再送交吏官存檔。吏官按照日曆所記載的內容,結合朝廷及國內各地所發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