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陀行經乙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 靜靜地聽著, 然後說: 「謝謝你們來找我, 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 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 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乙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 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 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如果是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但是, 這十年以來,我已經不再被別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已經不再是別人嘴巴的奴隸 ,因為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與認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情緒在做反應。」
是的! 如果有人對你生氣, 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侮辱你, 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粗暴無禮, 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
讓我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我己經不再 被別人的嘴巴所控制, 我己經不再 是別人嘴巴的奴隸,因為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與認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情緒在做反應。」
你自己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別人的嘴巴,自己的道路
從前有乙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群青蛙在比賽誰能爬上最高的鐵塔,比賽開始了,一大群的青蛙看著那高大的鐵塔議論紛紛 這太難了!我們絕對爬不到塔頂的 塔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成功 聽到這裡,有些青蛙便放棄了。但有乙隻卻越爬越高,最後當其它的青蛙都無法再前進的時候,牠卻成為唯一到達頂點的選手。其它的青蛙都想知道...
嘴巴的學問
想著五一假期的來臨,大家的安排不外乎吃與玩。相比遊山玩水,很多人也更加偏愛去品味酸甜苦辣。那麼嘴巴對這部分人而言,更加顯得重要。不能上火,不能潰瘍,不然就會失去品嚐美食的大好機會,喜愛食物的我們想想就會心酸不已吧。今日好好研究了嘴巴,就其形態而言,也可以細分為好多種,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邊角自然上翹...
情緒的奴隸
終極的答案是不存在的。宗教只是用來解決眼前的困境,選擇的折中的方案。比如佛教,先利用佛教去極樂世界,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而我受不了宗教,因為條條框框太多了。我發現我總是在尋找完美的答案,終極的答案。然而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善惡 對錯,都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不完美,是我的看法。我認為完美,也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