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無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憐。
這是一首禪詩,出典於佛教書《蟬宗》,是禪宗推崇的一種人生境界。詩解釋的意思是:含苞欲放,尚未盛開的花和等待月亮快要圓的時刻,是讓人最所期待和憧憬的,明明眼前看到的花和月是不完美的,但是人依然要想望它,去尋找和期待完美的花和月。可是明明又知道花和月是沒有生命情感的物質,倘若你去自作多情是實在可憐啊!
這是一首很有禪意的詩,佛教講宇宙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就象行雲流水,暫時因緣和合,不值得去固執留戀。物質運動變化就象化學不滅定律,肉眼可以看見是有,看不見為空,也叫不生不滅,看空不空道理。推廣到人的自性也一樣,自性本來明亮透徹,只是來到這個世界上接觸宇宙萬物,你就產生慾望、情感、意識等。這就是明知花和月是無情物質,你卻會去多情的留戀,沒有明白宇宙物質是運動變化啊!所以佛教要人明白自性,克服貪、嗔、痴、慢、疑,提高自身修養,消除無為煩惱,做乙個有益社會和眾生的高尚的人,這就叫明心見性,自性成佛。
花和月是美好的事物,人的感觀接觸美好的事物總是會產生美好的感覺,或者說是美好的感情。人所有耳、眼、口、鼻都會有色、香、味、觸的感覺。花是香的,月色彩是美的,眼看鼻聞感覺是美好的,特別會希望在含苞欲放,尚未盛開的花和等待月亮快要圓的時刻的盼望就是人的情感在起作用,其實花開了馬上要謝,月圓了馬上要缺,就象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詞裡寫的「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道理一樣。因為你有貪、嗔、痴、慢、疑,所以會無為的等待,煩惱,甚至痛苦。明明知道宇宙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你卻會思依然。明明知道無情,你卻自作多情。
這首禪詩推廣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是要把握乙個度的問題。做人要恰如其分,做事要恰到好處,這就是一種境界。《莊子》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醇。」 ,《論語》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交往中親疏有度、把握分寸的道理。做人在情緒上要把握好度。喜怒哀樂人皆有之。能否調控和把握情緒,做到喜不失形、怒不失態、愛不失度,至關重要。保持喜怒哀樂的平衡,高興和惱怒的時候,更要謹慎而言。謹慎行事。
讀劉未鵬老師的《怎樣花兩年時間去面試乙個人》有感
讀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到了一些,反覆讀,反覆想,寫了下來。問題是劉未鵬老師提出的 怎麼去培養現代it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實戰能力 素養 協作能力溝通能力 學習能力 學生做大作業的流程是非常不專業的。例如c 課程設計大作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這門8周的課你1 2週要做借一兩本書並學習相關知識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