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說有一天我靈機一動想到去執行這個做法,那就是在裝。這個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不一定會去做,我們立馬去做了,主要也是受了些刺激,被別人找到一些問題。於是我們就在想,我們部門有好幾個測試小組,為什麼我們不自己來個左右互搏呢?
正好雙11剛結束的時候有點時間,那好,我們就做做看。最後的結果遠超我的預期,在幾天的時間裡,我們累積發現了63個問題,確認的有效問題47個。有25個模組參與,14個發現了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有多種型別,包括一些體驗類的問題,有很多是非常有價值的。這結果真是讓人又喜又憂,不過從這個方法的角度,是完全的被證明了。
我稱這個方法為「換人如換刀」,實際操作中也有一些思考和考慮,不妨拿出來**。
1.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工作的效率,深入的了解業務,以及和對口產品和開發的協作,很長一段時間,每個功能點會有乙個比較固定的test owner。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缺點也很明顯:
- 會有審美疲勞,一些問題可能覺得不是問題
- 每個人有自己思維的盲點,很多路徑考慮不到,測試用例評審也只能幫到一部分。
- 團隊成員間對功能模組互相的了解不夠,遇到邊界的問題容易遺漏
2. 如何來劃分範圍?
完全的散打,每個人隨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模組? or 逐個的制定owner,事先完全的分好?
最後我們選取了中間路線,首選做跨地域(正好我們有兩個地域的團隊)的切分,兩地呼喚,在這個基礎上,每個人來挑選對方的模組,先到先得。
背後的思考是需要有一定的覆蓋度,但是又有一定的趣味。
3. 按地域切分會引起一些不好的氛圍嗎?
我其實擔心過,但很快不是很擔心。異地團隊的溝通和融合確實不容易,不過之前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而且大家都是站在乙個比較堅實的想把事情做好的基礎上,另外我們的導向上也是完全正向的。
另外, 其實有一定的競爭是乙個良性的張力,就像前一篇(
)提到的,是乙個發現更多bug的動力。
實際的結果證明,這方面也沒有出現問題。
就在剛剛寫的時候,我在想,其實還有更多的玩法,就是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劃分,比如m,ipad,android,ios等等。
4. 需要feedback。
收到問題的同學需要像開發接到bug一樣,給出是否是問題,如何處理等反饋。這樣是跟進問題本身,也是對發現問題的人的尊重,對別人勞動的尊重。
5. 我們還設立了乙個獎,發給發現bug最多的人,「樂於助人獎」,幫助別人發現ta的模組的問題,其實就是在幫助別人。 這是個導向的問題。
6. 不要求全
很難每個人都那麼徹底的參與,可能因為不理解,可能因為手頭有別的事情,可能真的發現不了問題。看大的方面。
7. 不用去挑戰
每個正常的被別人發現問題的人都應該會有一些動力去做得更好。
下次再嘗試一些不同的細節的操作,這個應該可以作為乙個保留曲目。
測試工作小結
從 dev轉做 tester 一段時間了,稍微總結一下。首先說tester 的思維方式與 dev完全不同,我一度經常陷入到原來 dev的考慮問題的老路上去,對一些缺陷總是覺得不安,但實際上軟體產品總是有缺陷的,只要它達到可接受的質量程度就行了。我做tester 的工作主要是 get cases 通常...
測試工作 XPath
xpath 是一門在 xml 文件中查詢資訊的語言。xpath 可用來在 xml 文件中對元素和屬性進行遍歷。xpath 是 w3c xslt 標準的主要元素,並且 xquery 和 xpointer 同時被構建於 xpath 表達之上。因此,對 xpath 的理解是很多高階 xml 應用的基礎。其...
測試流程 測試工作的展開
一 測試的流程 測試貫徹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每乙個環節,從需求提出開始到測試計畫 測試設計以及測試用例設計與評審及執行,最後進行回歸測試。產品發布上線後跟蹤使用者使用的反饋,週而迴圈直到產品不在維護。1 參與需求的評審 評審內容主要分為功能性 準確性 完整性 可測性 優先順序和約束性。當然還有其他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