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命令做usb啟動盤十分方便,只須:sudo
dd if=***.iso of=/dev/sdb bs=1m
用以上命令前必須解除安裝u盤,sdb是你的u盤,bs=1m是塊的大小,後面的數值大,寫的速度相對塊一點,但也不是無限的,我一般選2m,注意,執行命令後很塊完成,但u盤還在閃,等不閃了,安全移除。
注意:你的映象需要支援dd命令。
dd命令的解釋。
定義dd是linux/unix 下的乙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乙個檔案,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引數1. if=檔名:輸入檔名,預設為標準輸入。即指定原始檔。< if=input file >
2. of=檔名:輸出檔名,預設為標準輸出。即指定目的檔案。< of=output file >
3. 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乙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乙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bs=bytes:同時設定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4. 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轉換緩衝區大小。
5. skip=blocks:從輸入檔案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複製。
6. seek=blocks:從輸出檔案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複製。
注意:通常只用當輸出檔案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
7. 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於ibs指定的位元組數。
8. 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引數轉換檔案。
ascii:轉換ebcdic為ascii
ebcdic:轉換ascii為ebcdic
ibm:轉換ascii為alternate ebcdic
block: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
ucase: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
swab: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
noerror:出錯時不停止
notrunc:不截短輸出檔案
sync:將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編輯本段dd應用例項。
1.將本地的/dev/hdb整盤備份到/dev/hdd
dd if=/dev/hdb of=/dev/hdd
2.將/dev/hdb全盤資料備份到指定路徑的image檔案
dd if=/dev/hdb of=/root/image
3.將備份檔案恢復到指定盤
dd if=/root/image of=/dev/hdb
4.備份/dev/hdb全盤資料,並利用gzip工具進行壓縮,儲存到指定路徑
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5.將壓縮的備份檔案恢復到指定盤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6.備份磁碟開始的512個位元組大小的mbr資訊到指定檔案
dd if=/dev/hda of=/root/image count=1 bs=512
count=1指僅拷貝乙個塊;bs=512指塊大小為512個位元組。
恢復:dd if=/root/image of=/dev/hda
7.備份軟盤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塊大小為1.44m)
8.拷貝記憶體內容到硬碟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塊大小為1k)
9.拷貝光碟內容到指定資料夾,並儲存為cd.iso檔案
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分割槽檔案大小
第一步:建立乙個大小為256m的檔案: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這個檔案變成swap檔案: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啟用這個swap檔案:
swapon /swapfile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銷毀磁碟資料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隨機的資料填充硬碟,在某些必要的場合可以用來銷毀資料。
12.測試硬碟的讀寫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過以上兩個命令輸出的命令執行時間,可以計算出硬碟的讀、寫速度。
13.確定硬碟的最佳塊大小: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過比較以上命令輸出中所顯示的命令執行時間,即可確定系統最佳的塊大小。
14.修復硬碟
dd if=/dev/sda of=/dev/sda
當硬碟較長時間(比如1,2年)放置不使用後,磁碟上會產生magnetic fluxpoint。當磁頭讀到這些區域時會遇到困難,並可能導致i/o錯誤。當這種情況影響到硬碟的第乙個扇區時,可能導致硬碟報廢。上邊的命令有可能使這些資料起死回生。且這個過程是安全,高效的。
命令列啟動ubuntu
圖形模式下,首先進入終端 1.執行 sudo vi etc default grub 2.找到 grub cmdline linux default quiet splash 3.改為 grub cmdline linux default quiet splash text 4.執行 sudo up...
Ubuntu 下命令列格式化U盤
命令列 原則是先解除安裝,後格式化。假如u盤掛載在 media disk上 解除安裝 sudo umount media disk 格式化 sudo mkfs.vfat dev sdb 可以用 sudo fdisk l檢視u盤是不是 dev sdb。不同的格式對應不同的格式化命令 mkfs mkfs...
ubuntu下通過u盤安裝軟體方法(命令列)
在將我們想要安裝的軟體包放到u盤中後 以.tar.gz檔案為例 我們開始接下來的操作 1 在命令列下掛在u盤裝置和複製檔案到linux本地 插入u盤到計算機usb介面,這時候u盤的硬體名稱為 sda1 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mnt目錄下先建立乙個usb的目錄 root localhost root 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