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月,又到紀念雷鋒學習雷鋒的日子,看到來自於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和肯亞四個國家留學生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隊去敬老院慰問,令人特別溫暖,也令人反思:雷鋒精神是否也需與時俱進? 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出生的人都經歷過雷鋒精神的薰陶,大多忘不了雷鋒的
「釘子精神」和
「奉獻精神
」,都能記得《雷鋒日記》中那段最知名的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連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也曾掛雷鋒畫像,認為雷鋒是個值得學習和尊重的人物。但時至今日,由於時代觀念灌輸,宣傳雷鋒時,很多方面顯得生硬有餘而理性不足,雷鋒的形象被完全概念化、形式化了。這樣的結果出現值得有關部門深思:在市場經濟極度發展,競爭激烈的今天,雷鋒精神能否承傳下去?
學雷鋒應是人們自發、自願、實實在在的長期行為。如今,雷鋒精神被有些人形式化了,成了為紀念而紀念,為了活動而活動。
「學雷鋒
」要有形式,但不能搞成形式主義。如今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學雷鋒
?據**統計,有
50%的人認為學雷鋒就是拉著橫幅上街義務勞動,開展便民服務
;25%
的市民認為是在
3月探望一次孤寡老人
;10%
的市民認為學雷鋒就是洗手帕、擦黑板、掃地等,這部分人以小學生為主;還有
15%的市民選擇了獻血。
儘管對學習雷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把學習雷鋒作為一種長期活動進行下去的人卻不多。約
40%的人每年參加一次
;30%
的人偶爾參加
;10%
的人從未參加過;還有
20%的人表示,根本沒時間想這些。為此,有
40%的人認為,學習雷鋒活動沒什麼意思,流於形式;也有
50%的人認為很有意義;另有
10%人認為有點意義。這也是為什麼
「三月雷鋒四月走
」?因為太形式化了,連幼兒園的孩子也認為,學雷鋒就是給花澆水、擦黑板、掃地、洗手帕。然而,孩子並不知道雷鋒是誰。這樣學雷鋒有啥意思,不僅沒有學到雷鋒的精神實質,反正可能會使人們產生反感抗拒的心理。
學雷鋒不是作秀、喊口號,外國留學生學雷鋒應褒獎。總而言之,形式上學雷鋒不如不學,精神丟失了,我們該如何
「亡羊補牢
」?值得有關方面慎重思考對策
!
新時期,新氣象
一看發現快一年沒有更新部落格了,實在很抱歉。過去一直覺得這個部落格群不太好,但是試用過其他免費的部落格之後發現也沒有特別的地方,不是速度慢,就是模板難看。如果自己建站,一方面麻煩,另一方面如果中途又失去興趣了,豈不可惜。思來想去還是繼續維護這個部落格。作為乙個學習技術的人,乙個部落格記錄一些學習心得...
工廠模式 學雷鋒做好事
工廠 factory 模式定義 定義乙個用於建立物件的介面,讓子類決定例項化哪乙個類,工廠方法使乙個類的例項化延遲到子類。工廠方法把簡單工廠的內部邏輯判斷移到了客戶端 來進行,想要加新功能,本來是改工廠類,現在是修改客戶端。例子背景 大學生學習雷鋒做好事,課餘時間去孤寡老人家裡掃地 洗衣服做家務,但...
新時期網路輿情危機的特點
狄更斯在 雙城記 當中這樣說到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其實我認為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每乙個時代都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這句話放在我們當今時代的公關行業裡面一樣試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以 前資訊的供給雙方存在嚴重的界限和壟斷,資訊的承受者想要的到的資訊非常的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