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錄取通知 後的感想 1

2021-06-16 02:54:09 字數 1779 閱讀 7699

我不敢說自己是乙個資深影迷,但我的確看過很多電影,國內的,國外的,有中文的,英文的,俄文的,法文的,德文的,波蘭文...等等,總之很多,都是隨著自己的興趣看的.有些動作火暴,有些感情細膩真實,劇情懸疑.

有一年,我把乙個影碟租賃店的幾萬張碟片看完,把周圍的影碟租賃店翻了個底朝天.

真感慨啊...

今天中午抽空看了一部電影"錄取通知"感覺不錯,

主要演員:

賈斯汀·朗 喬納·希爾 哥倫布·紹特

講述了乙個真正的夢想,感覺非常不錯.同時也讓我反思著自己的大學生活.

連續被八所大學拒收之後,正面臨高中畢業的巴特比·蓋恩斯被公升學的壓力逼到了乙個死胡洞裡,他再也不能用他獨有的油腔滑調來得過且過地過日子了,這個整天處在混混沌沌之中的學子一直質疑美國的教育系統和社會法則是否合理,可是事到如今,他卻不得不面對「另類」所帶來的後果:沒有一所大學肯向他敞開大門。如此可怕的現實令這個剛剛年滿十八歲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備感憂心,他覺得自己是乙個被上帝遺棄的可憐蟲,惟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想招自救……

巴特比認為,無條件進入大學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建立一所--至少可以應付父母那一關。在他那有點神經質的好友斯庫雷德的幫助下,再加上其他幾個和巴特比一樣沒有大學肯接收的同學的出謀劃策,他們終於在一所廢棄的精神病院開辦了一所「著名」的南方哈門工業大學,簡稱「s.h.i.t.」,所有的規則、課程以及完整的教學體制,都由這些所謂的「創辦人」自己制定,而且,他們並非這所學校僅有的幾個學生,在「任何人都能來上學」的旗號下,越來越多被大學拒收的高中畢業生被「錄取」到這所新學校中,至少他們在精神上成了這所大學的一年級新生。

為了維持這所學校的正常運轉,必須得有成年的法人成為學校的代表,於是,巴特比僱傭斯庫雷德的舅舅本作為這裡的名譽校長。與此同時,愛神也輕輕地敲起了巴特比的心門,他愛上了住在隔壁的莫妮卡,可是莫妮卡甚至不知道有巴特比這號人物的存在。在一群學習不靈光、卻異常聰明的年輕人的支撐下,這個漏洞百出的可笑計畫竟然真的成功了,孩子們在「s.h.i.t.」的「監管」下得到了靈魂上的解放,因為學校鼓勵學生追求個性化的時代。然而,隨著「s.h.i.t.」的名氣越來越大,卻引起了另外一座也叫「哈門」的名牌大學的校長迪安·範·浩恩的注意。

雖然年輕人有追求自己的夢想的權力,雖然巴特比顛覆的是美國的傳統教育機制,但他和朋友們的行為已經構成了「詐騙罪」,他要如何擺脫這一難題,好讓自己免除牢獄之災呢?

快高中畢業的巴特比正面臨著公升學壓力,他投出的8封大學入學申請信全被拒絕。這可不是他父母願意看到的狀況。還好,巴特比不是唯一乙個陷入困境的學生,他的好幾個死黨全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面對著因無法進入大學而逐漸黯淡的前途、父母施加的壓力、更為了吸引自己的夢中情人—莫妮卡,巴特比和他的朋友,一群毫無經驗的高中生,在對「自由主義」一詞做出廣**釋之後,僱下場地,請了個演員,搞了個虛擬**,決定自己建立出一所根本不存在的「南哈蒙理工學院」,以該大學的名義給自己發出錄取通知,藉此蒙混父母和朋友們。

誰料,剛剛把他們認為需要的一切都安排好之後,巴特比和他的朋友們發現自己的工作好像做得好過頭了--從各地趕來的好幾百個跟他們一樣,被無數大學拒絕的人們站在了「南哈蒙理工學院」的門口,要求加入這個總共只有一座二層小樓的大學學習。面對著隔壁正規大學學生蔑視的眼光,巴特比和他的朋友們在這條造假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們開始不斷地完善著這個大學的功能,同時與那些慕名而來的學習者相互鼓勵,共同成長,努力讓這座假冒偽劣大學變成一座真正合格的大學……

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天才,但天才一定是來自任何地方.

所以,無論自己的大學好壞,無論學歷的高低,按自己的意志去活,因為,在自己的人生中,主角是自己.

只有那樣,活的才精彩...

看了乙個帖子後的感想

大學主要就是打基礎。這是我的基本認識。至於這些基礎知識以後會不會用上,那是另外一回事。可能很多人一輩子也用不上。但是,從事某些工作,做某些應用時,也許會用到某些基礎知識,到時候再補就麻煩了。舉個例子,編譯原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沒有用。筆者在工作中碰到過乙個需求,寫個問卷調查的程式,要求若第1題答a,...

看了周憶部落格之後的感想

剛才關注了周憶的部落格,我感觸很大。我在那裡,看到了乙個人的認真,看到了乙個人的成長。沒有那麼努力,怎麼能夠有成長?沒有那麼認真,怎麼能有那麼多的思想?感覺自己之前的時間都沒有認真的度過。我想,從今天開始,腳踏實地的學習,不會的東西,一定要弄懂。峰哥說了,重要的不是你記住了什麼什麼的api,而是你會...

回鄭後的感想

看到你去海南的感想,真有一點感覺,我也出去玩了也不算很少地方,總覺得那時玩的不夠用心,記憶和感觸不多。現在,總覺得去乙個地方就應該和當地的人一塊起床,上班,吃飯,休息。曬到同樣溫度的太陽,吃到這一方的家常菜。感受這一片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節奏也好,速度也好。我想這樣能更接近於當地的人文吧。遊山玩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