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下韋東山寫的《嵌入式linux開發完全手冊》,解決了我很多關於qt的疑問。
所以便寫一下今天的讀書總結吧。
首先說一下linux的gui系統架構
linux下的gui大致可以分為六部分
1。x server (負責顯示,傳遞使用者輸入事件。主要包括鍵盤及滑鼠等硬體裝置的輸入)
2,。graohic library(可以說是我們在顯示器上畫圖時最簡單的函式,只有一些畫點,畫線,畫面,畫圖形的函式)
3。toolits (有了以上這些基本的函式後,我們就可以把視窗的元件分離出來了,比如按鈕,滾動條)
這就有了乙個更高層次的函式庫。比如qt and gtk+
4。window manger (有了toolits ,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建立視窗軟體了,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到不同視窗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了
於是就有了視窗管理器)
5。桌面環境 (他應該算是我們所看到的所有圖形介面的老大吧,有了它我們才能在圖形介面下進行操作。)舉個例子就是
kde和gnome。如果你不小心把它倆給解除安裝了。我想你開機進入的一定是命令列格式,對吧,但是這不代表你不能
啟動,你可以用命令來啟動程式,但是抱歉的是,你沒有了直觀的圖形環境)。
6。internationalization (又稱i18n)這個還真是沒太懂是幹什麼的,只是知道它跟語言支援有關。
既然是學qt那麼下面就來說說qt
先說qt的優勢,相比於其他的庫函式來說。
1,。優良的跨平台性
2。物件導向
3。豐富的api
4。最重要的一點是qt在自由軟體界的眾多(widgets視窗小部件)以及大量的開發文件。
下面來說一下嵌入式linux中的幾種gui
1,。qte 全稱qt/embedded 這下你就明白了,就是qt的嵌入式版本。
2。qtopia 它是trolltech公司在qte的基礎上針對於pda和手機開發的應用平台和使用者介面。(不知道這裡理解為桌面環境可不可以)
qte的程式可以直接在qtopia上執行。
還有乙個qpe就是後來的qtopia吧。
嵌入式GUI移植小結
幾天來,移植了乙個小型的gui,小,但是五臟俱全,基本體現了gui的理念,值得推薦學習。下面就移植的方方面面總結如下 1.gui的設計理念 我們知道,當我們不去動鍵盤,不去動觸控螢幕滑鼠的時候,是不會有gui動作的,中斷訊號時鐘訊號除外。所以,gui的設計出發點,實際上是事件,或者說是訊號,當然也可...
嵌入式GUI與Qt Embedded
由於開發中使用的開源嵌入式3d圖形庫klimt是基於opengl 和opengl es的,而opengl和opengl es需要有嵌入式gui的支援,以提供給它與圖形裝置的介面,以便把三維影象顯示給使用者。所以我需要選擇一種嵌入式gui系統,然後把它移植到嵌入式linux上,再有是把基於opengl...
嵌入式介紹
這是嵌入式中使用最為廣泛的知識點。複雜點的工程幾乎所有的函式在傳遞變數時不會直接傳遞變數,而是傳遞變數的指標。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好處便是這樣做是直接操作記憶體。舉個例子 我們知道 中定義的變數都是有記憶體的。比如 int a 3 我們定義完之後,編譯器會自動向晶元ram區申請一塊區域放置這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