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 8月5日 編譯】(文/楊東傑)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成功,使得蘋果,連同它的產品以及領導者,正成為人人效仿的物件,國內許多it大佬也是忠實的「果粉」,在業界公認的蘋果成功因素中,蘋果不落俗套的產品設計排名很靠前,但其他企業為什麼不能通過學習其優秀的設計文化複製蘋果的成功呢?美國一位人機互動專業的教師認為,設計者在工程師文化盛行的it企業角色相對弱勢,不能從根本上影響產品戰略是最大原因。
全文如下:
我於近日參加了微軟高峰會,這是微軟討論重大事件和戰略方向的年度會議,在一次討論中,微軟的一位設計人員提到兩個我之前有所耳聞但不太確定的資料:一、在微軟,開發者和ui設計人員的人數比例是50:1。二、這個比例優於其他任何公司。
就像所有教授人機互動的老師,我有興趣推動這個話題,於是我接著問了乙個尖銳的問題:「無論是從關聯和單獨的規模來看,微軟都擁有比蘋果和google更多的設計者。但是,我想大多數人還是認為蘋果和google的產品很好並更易用。這是個組織問題、流程問題還是技能問題?我如何向我的學生解釋這個問題呢?」
我要澄清的是我並不是專門要揭微軟的短,這實際是當下軟體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我們怎樣有效將設計融入產品?因為,坦率的說,現在的許多ui設計令人頭疼的差勁。
nintendo、蘋果、google和amazon已提供了優秀設計的例子,為什麼其他公司沒有效仿呢?也許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其他公司沒能效仿成功?
就這個問題,我和這次峰會和矽谷的許多人進行了**,上面我用了微軟作為範例,但我我認為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很多的企業。
人們提供給我五個解釋。
首先是統治著工程領域的「極客文化」,在大多數軟體企業,優秀的設計者從未得到最高等級的授權,而工程師則通常對產品特性和元件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發言權。
其次,公司內沒有乙個人對所有產品的ui和使用者體驗負責。於是,使用者通常會感到整個系統沒有統一的規範和持續性。
第三、在產品打造的一系列流程中,通常設計者介入時已太晚了,經常是整個系統已打造完成,設計者只是完成一些表面工作。有人形象的形容為「為一頭豬抹口紅」。設計不僅僅只是視覺化互動的表現層,還關乎理解使用者如何工作和遊戲,怎樣將事物和人們的生活融合,人們是怎樣看和理解事物的,他們的問題是什麼,如何精心製作產品以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第五,從專業的角度,許多人並不真正懂得設計,他們認為設計只不過是做個漂亮的介面而已。對設計的普遍偏見源頭來自現在的電腦科學教育,更多的注重演算法和工程,沒有為諸如行為科學、社會科學、人類學或各種形式的設計留出時間,當然受到忽略的還有工程設計、圖形設計或互動設計。
總之,以上談到的是乙個行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靠招聘互動設計師或提高開發者和設計師的比例是不夠的,由於行業內的「設計思維」風,達到人機互動水平的程式和設計優秀的產品正在增加,人們開始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如何用一種根本性方法將設計融入到軟體產品中去。但系統複雜到需要結合軟體、硬體和服務時,這個問題會更加嚴重,而未來這樣複雜的系統會越來越多。
蘋果的設計為什麼難以複製
我要澄清的是我並不是專門要揭微軟的短,這實際是當下軟體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我們怎樣有效將設計融入產品?因為,坦率的說,現在的許多ui設計令人頭疼的差勁。nintendo 蘋果 google和amazon已提供了優秀設計的例子,為什麼其他公司沒有效仿呢?也許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其他公司沒能效仿成功?就...
為什麼物件導向技術很難明確界定分析和設計?
a 過去軟體開發過程分析和設計產物中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語言和表示法。b 物件導向軟體技術的乙個承諾是,通過對分析和設計使用相同的模型和建模概念,來消除這些問題。按照這種設想,分析和設計模型之間任何明顯的差別都將會消除。c 分析和設計使用相同建模概念的乙個後果是這兩個節點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了,整個轉變...
蘋果COO 蘋果為什麼不出解鎖的iPhone
昨天,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timothy cook在接受訪問時回答了一系列倍受關注的問題.對於蘋果為何不出解鎖版本iphone的問題,他表示,為不同運營商採取不同 設計 是不切實際的.例如在 美國市場上,需要同時推出cdma和g 款的iphone.蘋果公司認為,無法要滿足所有運營商和每個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