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漫漫談之也談QA的考核

2021-05-22 16:00:26 字數 1654 閱讀 8140

日前,筆者在某個論壇中看到了一群網友針對「如何考核qa」的討論,其實筆者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討論,但是似乎大家討論的思路都沒有變,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將qa的工作量化考核,並且集中在工作量方面,如負責的專案個數、支援的開發人員個數、審計發現的問題數量等等;另一部分人認為qa的工作是職能型的無法量化考核。筆者也**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為什麼要考核qa?我像所有考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評判被考核者的工作符合程度以作為晉公升、加薪、獎金、激勵、發展的依據。既然考核qa是考核qa的工作符合程度,那當然要根據qa的工作來說,qa的工作是什麼呢?在筆者之前的文章《質量保證漫漫談之sqa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方式》中提到,qa的工作職責,主要有六個:

1、過程指導

2、過程審計

3、產品審計

4、度量分析

5、過程改進

6、質量宣傳

前三個是專案層面的,第四個是一半專案層面一半組織層面的,後兩個是組織層面的。先說前三個半,qa做過程指導、過程審計、產品審計、度量分析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了指導而指導?為了審計而審計?當然不是這樣的,qa做的這些工作正是為了保證專案產品質量,輔導也好審計也好都只是保證產品質量的方法和手段。所以,考核qa,首先要考核專案的質量產品的質量。什麼?!根據專案的質量產品的質量考核qa?!質量可不是qa自己的,專案經理、專案成員都可能影響專案和產品質量啊,怎麼能把功勞和罪過都推給qa呢!對,這裡我們要說的是,qa作為非專案正式成員的專案一員,應該與專案團隊共榮辱,以專案的績效作為qa績效的一部分。可是,專案的績效仍然不能完全反映qa的績效啊,所以,除了專案的績效,我們還必須考慮qa的工作情況,比如 審計的覆蓋率、過程指導的頻次和效果、產品審計與實際結果對比等等。

其次,qa本質上是乙個服務人員,服務於專案團隊和管理者,所以專案團隊和管理者的滿意度評價也應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再次,qa的後三項職責中,本質上是為了過程改進,所以,對過程改進的貢獻度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標。

總結起來,筆者認為qa的考核指標應有以下幾個:

1、工作量(10%):服務人數、服務專案數(畢竟除了功勞也要考慮苦勞)

2、所服務團隊的績效(30%):qa應與專案團隊一起分享專案成功的獎勵、一起承擔專案失敗的責任

3、工作質量(40%):審計覆蓋率和及時性、專案關鍵角色(pm、cm等)過程規範掌握和執行程度及效果、發現/未發現風險和問題的數量和等級

4、所服務專案團隊和管理者的滿意度(10%):各個級別的人的滿意度累加

5、過程改進貢獻(10%):提出的過程改進意見數量和等級、宣傳、促進過程改進情況

最後,關於量化考核指標。很多人可能受到cmmi的影響覺得量化肯定就是好的,筆者倒是不以為然。量化有很多好處,但是成本也高,對於成本大於收益的量化不考慮也罷,可以根據組織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何況,cmmi中量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為管理和改進提供資料支援,用於考核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寫**這樣貌似最容易考核的事情都很難考核,1天寫1000行**的人的績效肯定比1天寫100行**的人的績效高嗎?也許那1000行**中有900行都是有問題的,也許後面的人100行**就解決了前面的人2000行**解決的問題,更困難的是,我們根本無法從**行數(有些組織說是有效**行,但其實一樣)來比較兩個人的績效差別,難道不是嗎?所以,可以量化考核指標,但是記得,量化不一定是好的,不量化也未必是不好的。

質量管理漫漫談之目標問題度量方法

目標問題度量 goal question metric,gqm 方法是由maryland大學的victorbasili開發出來的,是一種嚴格的面向目標的度量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目標 問題和度量被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首先確定業務目標,然後確定與達到目標相關的問題,再針對每乙個問題,確定出乙個度量來給出這...

質量管理漫談(一)質量管理人員的尷尬

質量管理是一種組織行為,是為達到一定目標而需要乙個群體去努力實現的。去末追本,他的實質和我們個體去實現一件事情沒有本質的區別。簡單的說,我們要去做一件事情必須有以下要素 目標,動力,行動和達到目標以後的收穫。乙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卻在質量管理過程中被拋棄的問題。我們質量管理的目標是保證產品質量 動力是...

艾偉也談專案管理,說說我們專案組的考核

週六又被老闆招呼去開會,煩 在會上,老闆說要對我們軟體部實施績效考核,並要求我們幾個專案經理在一起商量下,把具體的實施細則給敲定下來。結果我們幾個經理們在公司會議室一直討論到晚上八點多才大體弄出個實驗品來,準備周一就開始在軟體部開展實施。在這些年工作的時間裡,我在很多公司呆過,自然也感受過很多公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