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6-23]
[字型:大 中 小]
我們的必修i裡會講到古希臘,這是蘇格拉底生活的社會大背景(第5、6課),必修iii裡會講到作為哲學家的蘇格拉底(第12課);改革冊裡會講到作為政治家的商鞅(第4課)。其實我覺得這兩位歷史人物有值得比較的地方。
比較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會說,不外乎比較兩人的成就或各自命運所反映的時代差異。但是,以課改所要求的貫徹人文主義精神教育理念來說,這裡面的比較還可以做得更生動一些。
蘇格拉底:為民主理想而死
蘇格拉底是戰士,他曾多次代表希臘出征,不僅殺敵英勇,而且冒險救人。他主張並且率先鍛鍊身體,他認為健康的體魄不僅有利於戰時殺敵,也有利於和平時的思考。但是,當時的希臘,正面臨墮落,蘇格拉底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城邦走向衰落,痛心疾首,如同東方的孔子一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努力要使自己的城邦重新振作。他研究城邦的政治和社會的倫理,他自稱是思想的助產士。他到處演講,推廣自己的觀點,他指責政治腐敗,抨擊社會墮落。他認為,人們過分關心自己的財產,而對於靈魂的喪失毫不動心。但是擁護他學說的人跟反對他學說的人一樣眾多。當更多的人不耐煩他的說教的時候,他最熱心的民主制度給他帶來了最終的審判,他不信神並且腐蝕雅典青年的罪名成立,他要被處以死刑(飲毒酒)。
蘇格拉底可以不死。他可以選擇認罪,然後道歉,請求法庭寬恕。但是,蘇格拉底認為這是為了生命而出賣靈魂,他高貴的頭顱不能因為生命而低下。他拒絕這樣生。
他還可以採取贖買的辦法。有人給他出這筆錢,交給法庭一筆錢,換取生命的保留。然而,這再次被蘇格拉底拒絕。
即使如此,蘇格拉底仍然有活的希望,那就是逃走。有人為他辦理了一切,買通看門人,準備好了逃出希臘的船隻以及所有費用。那是乙個陽光燦爛的早上,蘇格拉底看到監獄的後門開著,就走了出來。所有知情人都為蘇格拉底高興,他們以為他從此開始踏上逃亡之路。然而,蘇格拉底卻是出來散步的,他要最後看一眼自己熱愛的希臘城。然後,他又安然地走回了監獄。
希臘人投票決定了他的死,而他一直是希臘民主制度的擁護者,他反對的是希臘的墮落,他希望希臘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然而,悲劇就在這一刻發生了。他的理想顯然沒有得到希臘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援。在他的生命和雅典制度之間,蘇格拉底選擇了後者。他說:讓雅典人殺我吧!寧為受難者而死,不為叛逆者而生。作為教育家的蘇格拉底,他希望用自己的死再完成一次教育活動,他想自己的死會成為雅典的乙個經典教材。
商鞅:拼死延續生命
蘇格拉底死後63年,在東方的秦國,叱吒風雲的商鞅也面臨生死抉擇。商鞅來自衛國,曾經在魏國努力,因為不被重用,便投奔秦國。正趕上秦孝公向天下招攬人才,兩人一見如故,秦孝公立刻重用商鞅,在秦國大搞改革,史稱「商鞅變法」。商鞅取消貴族特權,廢井田,開發農業和水利,獎勵耕戰,加強對人民的管理,推行郡縣制度和殘酷的連坐制度。秦國迅速強大起來,鄰國魏國為了躲避秦國的鋒芒,遷都大樑,連周天子也來主動討好秦國。
商鞅為了貫徹新法,不惜與舊貴族公開決裂,甚至對太子的師傅也進行刑事懲罰。秦國的強大也讓商鞅獲得了利益,他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秦孝公還分封商鞅十五邑,號為商君,榮譽、地位、利益都匯聚到了頂峰。
商鞅在秦國努力工作了18年,秦國在商鞅執政時期成為戰國七雄的領跑者。但是,商鞅積累的矛盾也在日益增加。商鞅的真正基礎其實就是秦孝公的信任與支援,因而命繫一人,這個政治基礎是十分脆弱的。縱橫之士趙良就看到了商鞅潛在的危機,在秦孝公病重的時候,他勸商鞅激流勇退。趙良說:你是依靠寵臣跟秦王聯絡上的,又是靠著秦王的支援獲得這麼多榮譽和利益的,如果你如今仍然貪戀你的地位,就像晨光下的露水,想長久也是不可能的。
當秦孝公終於一命嗚呼,他的太子駟繼位為惠文王時候,公子虔等立刻出面告商鞅謀反,**發吏追捕。
商鞅開始了逃亡生涯。他來到函谷關前,因為關口已經按時關閉,商鞅只能尋找投宿,待天明馬上出關。於是,商鞅遭遇了由他一手造成的困境:他是逃亡之人,沒有**發放的證明檔案,而這正是他當年規定的,店家要是收留沒有證件的客人,要受到法律懲罰。所以,沒有哪家客店敢收留他。歷史記載,此時的商鞅十分感嘆,他說道:「嗟乎,為法之弊,一至此哉!」他後悔了,他原來制定的法令竟然有如此弊端。「遁來關下無人舍,正為商君法太行」。
商鞅還是想辦法逃到魏國,然而,魏國不僅自己不收留商鞅,還勸說其他國家不要收留商鞅。商鞅現在是秦國的叛臣,而這個秦國因為商鞅的努力如今更加強大。魏國不敢得罪秦國,但是也沒有用捉拿商鞅來討好秦國。商鞅只好再從魏國返回秦國,困獸猶鬥。他回到自己的封邑,發動自己有限的人力組建了一支軍隊去攻打鄭國。秦國沒有讓商鞅的計畫得逞,發兵攻打商鞅,商鞅戰敗而死。秦惠文王還不罷休,依然把商鞅車裂,並宣告世人:「莫如商君反者!」
商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到底心懷怎樣的念頭,我們至今仍然無法弄清。但是,商鞅在拼死延續生命,這是沒有問題的。
理想的旗幟:在人與制度之間,二人都是犧牲者
蘇格拉底本質上還是學者,他到處演說,接收學生,以推廣自己的理念為宗旨,不屈不撓。希臘城邦的民主制度經過改革以後,擴大了社會基礎,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希臘城邦的管理之中。民主基礎擴大了,但是相伴而來的新問題也出現了,執政者素質下降,利用職權大搞個人利益成為普遍現象。這些都成了蘇格拉底憂心忡忡的問題,他大聲疾呼,提高執政者素質,改善民主制度。他看到了現有制度潛在的危機,但是也被很多人看成是自己既得利益的威脅者。於是,他終於被法庭判為有罪。
商鞅為百姓制定法令的時候,不會設想自己也有證件不足的問題。當他自己也受到同一部法律約束的時候,立刻反身來指責法律了。他為什麼不高興商鞅的法律比商鞅本人還具有生命力呢?商鞅畢竟是政治家,投身政治本身沒有社會理想因素,僅僅是為了圖謀個人的發展而已。所以,在這樣的政治家眼中,法律也好制度也好,都是自己謀生的手段,並不是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當個人生命面臨威脅的時候,他毅然決然選擇放棄制度。
說商鞅謀反當然是冤枉的,說蘇格拉底腐蝕雅典青年同樣是冤枉的。然而,乙個是端坐在監獄中巋然不動的蘇格拉底,另乙個是函谷關前慌不擇路的商鞅,他們分別為截然不同的選擇而努力奮鬥。
然而,無論是商鞅還是蘇格拉底,他們真的獲得後人的理解了嗎?蘇格拉底的死,並沒有讓雅典獲得教益,希臘民主社會一如既往地衰落下去。蘇格拉底的被追認,先由他的學生們堅持不懈地推崇,在很久以後,他才被承認為偉大的犧牲者。
比較起來,似乎商鞅還好,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指望過被理解。中國人以勝敗論英雄的秉性沒有多少變化,沒有人對秦惠文王的做法提出質疑,更多的人認為商鞅車裂是咎由自取。有人對商鞅也抱有一點同情,為秦國做出那麼大的貢獻,結局讓人有些心涼。
然而,從根本的意義上說,兩人都是犧牲者,乙個是主動乙個是被動。不過,悲劇的特點卻是同一的,在人與制度之間,蘇格拉底為他熱愛的制度犧牲了生命。商鞅呢?他是政治的犧牲品,因為他是君主**下的戰敗者。
從這個角度來討論兩人所處時代的同異性,無疑會讓學生收穫更大。
蘇格拉底的婚姻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到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他說 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
蘇格拉底與那個失戀的孩子
蘇格拉底 孩子,你為什麼悲傷?失戀者 我失戀了。蘇格拉底 哦,這很正常啊。如果失戀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頭的投入比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失戀者 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當事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蘇格拉底 丟了就丟了,和不繼續向前走呢,鮮...
蘇格拉底與失戀者的對話
蘇 蘇格拉底 孩子,為什麼悲傷?失 失戀者 我失戀了。蘇 哦 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失 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個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蘇 丟就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