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維度看,事情有很多不同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不同的事件、不同的關注點,正為我們提供著不同的觀察角度。在這裡,我們不求分析得面面俱到,只希望在某個方面獲得一些啟示,分享一些觀點,也許在實踐中,能夠有所借鑑。
sap 站在併購的岔路口?(amt 陳士昂)
專欄主持:
王佑》瀏覽往期
數年來**和業界一直都在炒sap與微軟、ibm和google等技術大鱷合併的可能,然而sap首席執行官孔翰寧最近表示sap的客戶不希望該公司被歸併其它公司旗下,似乎對以上事件的發生明確說了「不」;不過,與之同時,公司創始人之
一、監管委員會主席普拉特納曾表示雖然目前沒有與ibm等巨頭展開有關併購的談判,但是並不表示未來不會與ibm合併;這似乎與孔翰寧的說法有些矛盾。
實際上就連孔翰寧自己一年前在接受德國《商業週刊》採訪時也曾表示,如果競爭對手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向sap提出收購意向,他會考慮與甲骨文合併。雖然這前後似乎有些矛盾的表態,可能是針對不同的場合與情景,也可能是由於戰略轉變的關係,但是應該看得出sap對於併購的難於取捨。
風起雲湧的併購潮
回顧過去數年的it業發展歷史,可以說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併購」一詞,這一次的併購風潮涉及金額之巨、影響之廣,可謂是前所謂有。所以在此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些對it業界帶來重大的衝擊的一系列併購。
首先,讓我們先看一下併購大潮的急先鋒甲骨文公司,作為目前sap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該公司對於併購可謂極為熱衷,其最大的手筆就是歷時18個月耗值100億美元收購了仁科(peoplesoft)公司,而後者被併購前,剛剛收購了j.d.edwards公司,甲骨文並藉此收購一舉跨入了企業管理軟體業的兩強之列;而後又與sap競購零售軟體服務上retek公司,以及主營記憶體資料庫服務的timesten公司、通訊行業計費軟體開發商portal軟體公司,而之後更是以58.5億美元收購了客戶管理軟體製造商西貝爾(seibel)系統公司。
也許為了不讓甲骨文公司的100億鉅額收購專美於前,僅僅在這筆交易完成3天後,賽門鐵克公司(symantec)以135億美元收購veritas公司,再創併購數額新高;adobe以34億美元的**收購了macromedia公司;ca收購了concord communications公司;microsoft收購了安全軟體公司sybari和協作工具**商groove公司;ibm則吞下了ascential公司。
相對於國際巨頭們動輒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鉅額併購,也許是因為軟體產業的發展還不成熟,國內軟體業的併購規模就小了,但是從聯想入主漢普,神州數碼聯手鼎新,金蝶併購開思,到用友對於安易的「追求」,也許離「用友收購金蝶」抑或「金蝶收購用友」的日子也不遠了。
為什麼要併購?
可以說每一筆收購都需要公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要承受收購不成的巨大風險,比如甲骨文在收購仁科的時候,就受到後者的堅決抵制,險些功虧一簣。那麼為什麼這些公司對於併購還是樂此不疲,是什麼推動它們不斷加入到併購的大潮中呢?歸納起來,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 市場份額。雖然軟體產業過去幾年的發展與整合,開拓新的市場越來越困難,比如sap和甲骨文的收入主要於**依靠老客戶的維護、公升級,新客戶「供給不足」已經成為軟體巨頭的共同難題。通過收購其它公司接受該公司原有的客戶資源,是解決此問題的乙個快速而直接的方法。不管是甲骨文收購仁科,還是賽門鐵克收購veritas,都能看到客戶在這場併購爭奪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 技術因素。雖然軟體巨頭們在技術的成熟上和實施的經驗上有著無可比擬的總體優勢,然而在一些細分市場上,一些公司在技術上有著一定的先進性,而通過收購這些公司完善自己的產品線,鞏固自己的優勢也是很多併購案的驅動因素。
3. 股東權益。軟體行業的利潤頗高,特別是很多軟體巨頭公司在多年的運營中,積累了數額龐大的現金流,而將這些資金用於併購無疑更能保障股東權益。
4. 產業自身要求。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可以說軟體產業一定程度上進入了成熟階段,而成熟行業的主要標誌就是規模至上,這樣看,軟體企業間的併購是軟體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
難以取捨的sap
雖然併購可以為企業帶來很多好處,但是要想真正實現收益,就必須成功整合被收購公司的各種資源。在此過程中,將不可避免會遭遇到產品和品牌的取捨、人力資源的去留、公司文化的衝突等一系列的挑戰,如果不能解決上述問題,併購只能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而且,出於對併購後公司執行政策的擔心,被收購公司的部分客戶也許會不顧高額的轉換成本,選擇新的軟體服務商,甲骨文公司在收購仁科後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正是基於上述的考慮,sap對於併購並沒有什麼大的舉措,一直堅持自身有機增長的發展戰略,努力打造自己的產品組合,其首席執行官孔翰寧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潛心打造業務者(sap)總歸要打敗收購充大者(甲骨文公司)。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甲骨文公司憑藉不斷的收購,規模、產品線、市場份額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且與通過併購獲得的高速發展速度相比,憑藉自身有機發展得到成長周期長、見效慢。那麼,面對競爭對手的層層緊逼,面對併購的帶來的潛在收益,sap真的就能放棄併購,甘於堅持有機成長嗎?
也許與微軟的「緋聞」可以說是業界的猜想,孔翰寧的不排除與甲骨文合併之說也許是出於心理戰略,那麼,sap對於tomorrownow公司的收購,乃至和甲骨文對於retek公司的競購,是否可以看作sap對於併購的嘗試,甚至是公司發展戰略轉變的前兆呢?
準確的講,sap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放棄併購這一策略,只是相對於甲骨文的鉅額手筆,前者採用了稍微保守的策略,不斷的嘗試小型收購。也許是打算以小型收購來積累對於企業整合的經驗,以便降低大額收購的風險;另一方面sap產品線相對完整,富有戰略意義的鉅額收購目標也比較少。不過,客觀上sap並沒有真正拒絕收購戰略的採用。
結論
總體看來,軟體業通過併購進入「寡頭競爭」時代是大勢所趨,長遠的來看擺在sap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收購其它公司或被其它公司收購,區別只是誰是主體罷了。不過如果sap一直堅持自身有機增長的發展戰略,被其它公司收購的可能性也許更大一些。
岔路口的抉擇
最近面臨人生乙個比較艱難的選擇。搞得最近幾天也是心情煩躁,夜不能寐。重新閱讀李開復老師的博文 給創新工場求職者的一封信,心裡頓覺豁然開朗。年輕人,做事要有魄力,認準方向拼命往前衝就是了。年輕人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了還有機會再來嘛。年輕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進取,安於現狀!以下是開復老師這篇博文中比較精彩的言...
新浪的岔路口
不管選擇哪條,現在都是必須選擇的時候了。第一 乙個 的性格往往就是其總編性格的體現,這對於傳統 和網路 都是一樣的。業務瓶頸 編輯人員當然只能看著這樣的情況而不能隨意調整,因為那是廣告客戶的要求,顯然即便網路 的廣告位可以幾乎無限擴張,但是真正賣得出錢的,恐怕也有數量極限。一些投資者認為,門戶應該將...
站在2008的路口上
俗話說 年關難過 這話不假。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陷入一片恐慌的時候,年關就更顯得難過了。記事以來,從來沒有哪年如同2008年一樣,發生了這麼多影響全世界,甚至影響未來的事。即使是在軟體業,今年的變化也非同小可。2008年初,facebook的成功之風吹遍了中國,這讓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沸騰了。一時間,社會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