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規約要細緻到萬無一失嗎?

2021-04-24 07:55:29 字數 1133 閱讀 2290

在rup當中稱為用例示意板。

在實際操作當中往往用介面原型進行描述,

如您的產品以web為主,

那麼使用靜態html配合用例規約就是比較適合的方法。

在你所描述的情況當中,互動資訊、

異常情況是應當盡量考慮清楚的,但是不論如何仔細,

永遠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具備。

如果花費過於大的精力去描述用例的各個方面,

把爭持認為是用例規約沒有描述清楚,

很容易走入過度設計的死胡同。

我不相信誰能夠保證把用例規約寫到沒有萬一的地步,

那不符合軟體規律。

所以,我們要接受現實,不是用例規約出了問題,

而是實施方法出了問題。用例不僅是分析人員的事,

也是測試人員的事,也是開發人員的事。在實施上,

他們都應當參與進來,而不是等待分析員的結果。

在決定乙個用例規約的時候,測試人員就應當能夠產生測試用例,

對於模糊地帶,在討論用例的過程當中來進行澄清。

rup之所以使用迭代的開發方法,

就是要在每乙個迭代時重新審視、修改用例規約,

讓各方都參與進來,把模糊地帶搞清楚。

請告訴你的同事們,用例規約的責任不僅僅是產品設計人員的事,

也是開發,測試的事,他們也是責任者而不僅僅是使用者和旁觀者。

爭執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爭執如果發生在用例討論過程當中而不是產品開發和測試時,

爭執就是好事情而不是委屈了。

最後再做一點補充:

在乙個敏捷的團隊裡,乙個用例就相當於乙個work item,或者乙個task,或者乙個userstory,不論叫什麼名字,這個用例是由整個團隊來維護的討論的,不同職責的成員關心它的不同部分,但大家討論的是同乙個用例。在迭代的過程中,這些討論被不斷的深入,乙個乙個的模糊地帶被不斷的澄清,大家對同乙個問題越來越清楚。當必要的改變發生時,大家分別負責改變自己的部分。最後,需求部分、分析部分、設計部分、**、測試用例、測試**、測試結果、缺陷紀錄、變更紀錄....所有圍繞用例產生的東西都成為了用例的乙個組成部分。

可見,用例規約不是一開始就事無鉅細的。這位網友的問題其實是在軟體過程中產生的,非常普遍,方法好講,解決起來並不容易。關鍵是要建立乙個自驅動的團隊,大家都意識到用例是所有人的,軟體過程是迭代的而不是瀑布的,這樣,用例驅動的意義才能夠體現出來。

描述用例規約

描述用例規約 應該避免這樣一種誤解 認為由參與者和用例構成的用例圖就是用例模型,用例圖只是在總體上大致描述了系統所能提供的各種服務,讓我們對於系統的功能有乙個總體的認識。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描述每乙個有例的詳細資訊,這些資訊包含在用例規約中,用例模型是由用例圖和每乙個用例的詳細描述 用例規約所組成的...

UML2用例描述以及需求用例規約文件生成

初學uml者,應該避免這樣一種誤解 認為就是由參與者和用例構成的用例圖就是用例模型,用例圖只是在總體上大致描述了系統所能提供的各種服務,讓我們對於系統的功能有乙個總體的認識。但用例圖並非如此,在用例圖中我們還需要針對每乙個用例描述它的詳細資訊,這些資訊包含在用例規約中,因此用例模型應該是由用例圖和每...

需求用例分析之三 補充規約

補充規約在rup 中是記錄那些在用例模型的用例中不容易體現出來的系統需求。這些需求包括 補充規約是對用例模型的重要補充。補充規約和用例模型應該一起獲取對系統的一整套需求。通過以上文字可以知道,補充規約是全域性性的要求,與上述c文中的 全域性規則 極為接近。而中文中 補充規約 的說法讓不少人以為這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