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段穩定的伴侶關係,卻又發現了更適合自己的,這是我們的兩性關係常要面臨的乙個挑戰。這其中,最困難的是更適合的伴侶出現之後——對更好的一款汽車或一棟大房子,我們基本上總是因為選擇了「更好的」而興奮和滿足;而兩性關係中,對於「更好的」,選擇總是更複雜,結果也總是更複雜。
33歲的女記者馬麗陷入一場情感困局:在還算美滿的婚姻之外,遇到了與自己的靈魂更匹配的人。
兩年前結婚時,馬麗曾半開玩笑地警告丈夫李浩:「你要是遇上比我更好的,第一不許動錢包;第二不許動身體;第三更加不許動感情。」李浩趕緊表決心:「我保證,我只對你動!」沒想到僅僅兩年,馬麗自己先動了。「他懂得我,在他面前我可以做自己。」馬麗解釋。他們之間還有更好的性——幾乎每一次都創造出死亡般震撼的巔峰快樂。
馬麗剛入行時,一位老記者說,女記者關係容易破裂,因為天天採訪成功人士,都比自己的老公優秀,自己的老公很難保持吸引力。馬麗後來了解到,這位前輩離婚兩次,原因都是出現了「更適合」的伴侶。馬麗很困擾:如果總是遇見了更好的怎麼辦呢?
遇到乙個更適合自己的人——並非只有女記者才會遇到。我們的兩性關係幾乎總要面臨這樣的挑戰。也許我們中的很多人在一生中要多次面臨這樣的挑戰。「兩性關係中,沒有乙個人可以同時滿足另乙個人的全部需要。在已有的伴侶關係之外,發現更適合自己的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師姬雪松認為:「但它的確構成對伴侶關係的挑戰。」
其中最困難的是,當更適合的伴侶出現之後——在物質層面,人們對「更好的」選擇,比如更好的一款汽車或一棟大房子,總是很有成就感;兩性關係中,選擇既牽扯到兩性間的衝突、我們自己的慾望,也有我們的潛意識,同時還摻雜著道德和倫理的考量,因此選擇是困難的,結果也總是相當複雜。
更適合的伴侶出現,人們未必會向前邁出一步。王小寧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在兩極被衝撞、被擠壓,最後,她還是決定:讓生活保持原來的樣子。「我們都需要離開一段婚姻,這種打碎和重建的人生成本太高了。」同時,她還有道德的壓力——道德要求伴侶們更深刻地去耕耘已存在的伴侶關係,而不是去發現**還有更合適的。
「我們既有喜新厭舊的本能,但人類也非常真誠地追求穩定的長期的伴侶關係。這是有人類學意義的:母親和孩子可以更有保障,人類種群的生產和延續也得以保證。而和同乙個人一起慢慢變老,仍然是我們的一種嚮往。越穩定的感情,越持久的婚姻,也越能夠滿足我們對於愛和親情的需求。」姬雪松說。
但琳達決定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自己最愛的人在一起。雖然這個選擇可能帶來一場可稱為「戰爭」的家庭衝突和個人生活秩序的混亂。「如果留在原來的關係裡,心裡會總是想著我曾有過更愛的乙個人,那就是另一種不忠誠。」
胡冰心也選擇了與更愛的人在一起。她相對簡單:她和他並沒有結婚,她甚至沒有解釋這種離開是因為自己發現了乙個「更適合」的。她只是拎著自己買的幾個名牌包包和乙個大衣箱搬出來,一段舊關係就結束了,一段新關係也開始了。
無論選擇什麼,乙個更適合的伴侶的出現,通常可以理解為對彼此關係已不滿足的訊號。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在穩定的伴侶關係中,你主要的需要已被滿足了,但你肯定還有沒有滿足的需要,當它上公升成為最主要的需求時,就會去發現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的人,『看到』更適合的伴侶。」也就是「更適合」的伴侶是被你自己的需要發現的。
心理學認為,伴侶關係是乙個動態系統,它是變化的——在伴侶關係建立之初,雙方因為相愛,而彼此容納,各自的個性都被接受。但隨著兩個人的關係融合,進入乙個分歧和差異加大的時期,就會漸漸變得不符合對方的要求。這時候,你就會把視線轉移到二人世界之外。
榮偉玲解釋,有兩個時機,人們特別容易看到「更適合」的伴侶。一是紙婚前後。「兩個人結婚時間不長,在以前沒有共同生活的基礎,雙方處於幻滅期,差異開始顯現,這時候的衝突往往顯得不可調和,雙方很可能會向外尋求理解和慰藉,很容易撤退。」另外乙個階段是40歲左右。「這時候人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種對年齡的危機感,會對自己的前半生進行總結,發現還有很多未曾實現的願望和沒有嘗試過的生活方式,就會比較不甘心,容易投奔新伴侶。」
那些勇敢地向前邁出一步的伴侶們,與更適合的伴侶在一起,是否有更多幸福?
王瑩覺得自己比以前要幸福很多。「他大我10歲,比我成熟,他帶著我成長。和他在一起,我覺得我人生的平台變得很寬闊。」王瑩說,他們先在美國生活了3年,現在一起回到國內,創辦it公司,還有了乙個孩子,感情也很深:「我們無法想象沒有彼此。」
daisy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既不能說不幸福,也不能說很幸福。」她是一家世界500強公司中國北方區高管,孫平則是乙個非訴訟律師,他們相遇時雙方都有家庭。「現在我們仍然相愛,但我沒有想到其中有這麼多困難。」daisy會感受到那個前妻的存在和影響——事實上,那前妻還在作為孫平的妻子時在家裡招待過她。孫平也無法不想到另乙個男人曾存在過。「這真地妨礙了我們獲得更多幸福。」daisy說。
與更適合的人在一起,伴侶們通常會遇到像daisy這樣的問題。德國心理**師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分析,第二任妻子通常會有一種負罪感,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能像第一任妻子那樣完全得到丈夫。在《誰在我家》中,海靈格建議:「如果他們承認自己因第一任伴侶的損失而獲益,承認如果不是前一任伴侶的放棄,自己就不能擁有新伴侶,上述情況就可以改變。尊敬系統中所有的人是系統達到平衡的決定性因素。這樣,乙個男人和他第二任妻子才可以親密在一起,但是他們對第一任妻子仍然有某些道義和責任,他們之間的關係也絕不會和第一任關係一樣。如果乙個女人得到她的丈夫時導致另乙個女人有所損失——新伴侶中當事人如果能夠明白他們欠了以前伴侶的情,成功的機會就大。他們接受自己體會到的罪惡感,並承認隨著新關係建立所產生的罪惡與歉意,這樣他們的關係就能更加深入和更加實際。」
梁英美則認為她自己「被自己的幻覺欺騙了」。「我認為是更適合我的人,當真正在一起後,最初還是挺好的,但過一段時間,我卻發現我所面臨的問題,和我在前面的關係裡的問題是一樣的。」對此,榮偉玲的分析是:「乙個更適合的人可能對應了你乙個新產生的需要,當這個需要滿足了,你會接著產生新的需要,你就不再需要他了。然而你還有新的需要產生,那麼你會繼續發現更適合的伴侶嗎?在很多時候,乙個更適合的人,只是你的錯覺。」
心理**師姬雪松認為,乙個更適合的伴侶的出現,無論你如何選擇,無論你從中體驗到什麼,都可以將之視為一場自我認識運動。「我們是從他人的眼光中看到自己。為什麼我會覺得這個人更適合我?吸引總是有原因的,有我們自己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乙個例證是這樣的:有乙個女人,在她10年的婚姻生活中,長期保持著與另乙個「更適合」她的男人的關係,但她始終不選擇。後來通過精神分析的**發現,她恐懼存在於兩個人之間的、特別親密的鏈結。所以她總是需要遇到乙個「更適合」的伴侶,「更適合」的伴侶是對她的恐懼的稀釋,這樣,親密感就不會太濃了。
這就是解讀這個「更適合」的伴侶的意義。「它的意義就在於,改變不一定是所有事情的結局,認識也許就是終點。」姬雪松說,「嘗試去解讀這個『更適合』的人對自己的意義,思考為什麼我認為這個人是更適合我的伴侶,我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包括我們的慾望、我們潛意識中未滿足的需求,獲得自我的成長,而這是更深刻的變化。」
心理月刊:我們注意到有人命名了一種「不滿意就換症候群」。您怎麼看今天的伴侶們所面對的挑戰呢?
姬雪松:追求幸福和更好的生活是值得欣賞的。我們要看到,偶然地吸引和伴侶關係偶爾的更迭,是人生的常態,也是對自己的幸福負責任的表現。但如果在已有的伴侶關係之外總是能夠看到「更適合的伴侶」,就可能帶有自戀的特徵:他/她把婚戀過度理想化,不斷追求心目中完美的人。對伴侶關係不斷更迭,還可能表明這個人不完全成熟,心智成熟的人會去找到足夠好的伴侶,並從伴侶關係中獲得滿足,而不會經常地陷入不滿足。
心理月刊:在這樣的頻繁更迭中,會體驗到幸福嗎?
姬雪松:頻繁地更迭伴侶,並非在掌控生活,而可能是陷入了一種身不由己的漩渦之中。特別重要的是,這樣一種更迭,很可能與他/她更迭的伴侶無關,而只是他/她自己內心的一種情感經歷或是強迫性重複。這種更迭很可能是病理的,通常也很少會感覺到幸福,而且他/她的整個人生,就好像沒有根據地一樣,是空洞的。
心理月刊:就是說,不要太多地去發現更適合的伴侶,二三個可以,太多就可能是問題?
姬雪松:我不認為太多就是問題,重要的是他/她的個人體驗。如果在這一過程中,他/她的體驗是焦慮的、急促的,就好像是被某種力量驅使著,那麼這個人是不自由的。但如果他/她有非常充足的幸福感,他/她的情感積累越來越豐富,人生也越來越有能量,那麼,我認為沒有什麼問題!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昨晚,躺在冰涼的木地板上,淚滑過臉龐,那是種刺骨的冰冷。我不斷的告訴自己就算前路滿目荒涼,也必須 要裝作很勇敢的走下去。不去想那些人,不去在意那些無視,不去憎恨不屬於我的歡鬧。我要學會抬頭,而不是低 頭,因為我並不是犯錯的人。點開滔滔心情,看著以前所說的那些極端 憤怒 悲傷的...
哪個城市更適合部落格園的發展
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一定要走向商業化運作,突破個人 的種種限制,讓取得更大的發展,為園子裡的朋友創造更多機會。五一後,在我個人做好準備之後,將踏上商業化運作的征途。商業化運作必須要走出去,目前合作方的意向是在廣州發展。廣州的創業環境不錯,但廣州在it行業的影響力 廣州的治安情況讓人...
你的企業更適合哪種營銷團隊管理模式?
你在企業中是專職的郵件營銷人員嗎?郵件營銷人員在企業組織中處於什麼地位?你的企業採取何種模式管理郵件營銷及跨渠道營銷團隊?在具有多品牌業務線的大企業中,對於營銷團隊進行集中管理和非集中管理並沒有達成共識,而確實每一種管理模式和方法都有它的利弊。集中的營銷管理團隊 在這個模式中,電子郵件或crm團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