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在我們舉辦的領導與自我超越訓練課程課二上,我與一位在印度出生長
大、在美國公司和日本公司都曾工作過的管理者交談。她說在日本公司,乙個人安靜坐
著,沒有人會去打擾她,因為別人認為她是在思考。反之,如果這個人站起來走動,同
事們可以隨意找她。
她說:「很有趣的是,美國公司正好相反。在美國,我們認為乙個人安靜地坐著,
就不是在做重要的事情。」
如果人們只有很少的時間去進行個人和共同的思考和反省,我們如何能期望他們學
習?我所認識的管理者很少不抱怨時間不夠的。與我共事過的管理者大多數確實非常努
力地想要獲得一些安靜反思的時間。難道這是乙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現象;每天
不停地忙碌?
如何創造學習的時間?
熊恩在他的《反思的實行者》一書中指出,「立即採取行動」似乎來自學校教室中
的學習傳統,老師在官僚式組織的束縛下,不會去鼓勵同學反思。「如果老師必須管理
教室內的三十名學生,他如何能夠真正聆聽其中任何一名學生聽說的話?」因而在學校
的教室中,學習變成單向吸收「專家」倒出來的資訊,學生和老師都盡量加快教與學的
速度,吸收愈多愈好。
依熊恩的看法,在乙個組織裡面,如果找不到其他更權威的人物時,管理者就被視
為「專家」。如此一來,如果要成為乙個成功的專業人士,他就必須發展「停下來研擬
假說——行動——再停下來對結果進行反思」這種精益求精、不斷迴圈改進的能力。熊
恩把這個叫作「行動中的反思」,並把它當作成功專業的學習者一項特質加以討論。他
說:「我們不僅要能夠想到著手去做,當在做的時候,還要一面反省所做的。」
但是許多管理者整天忙東忙西,根本無法在行動中反思。大多數人對工作的看法是,
有活動是件好事,而管理者的工作便是使活動繼續進行,並且認為應帶動屬下以同樣的
速度前進。
我們常將必須不停地活動和缺乏反思的時間,歸咎於組織的壓力;但令人訝異的是,
我們所做過的許多實驗顯示,即使有充足時間可供反思,也有足夠的裝置可供革取各類
型的會先採用某種策略,當這項策略開始碰到問題時,就改用另一種策略,不行就再換
一種、再換另一種……。在乙個模擬四年的練習中,管理者可能換用三到六種不同的策
略,但從不檢討為什麼策略是失敗的,或在採用某一策略之時,清楚地說出自己所希望
達到的結果。顯然在美國企業界,這種「拔槍就射」的模式,已完全融入大多數公司的
文化之中了。
學習需要時間。譬如,當乙個人在學習如何改善心智模式時,要花相當多的時間來
攤出假設,檢驗這些假設的一致性與準確性,並看出各種不同的心智模式能如何交織起
來,而形成對於某些重要問題更整體的看法。
主管的議程
時間與注意力的管理,是最高管理當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領域,影響的方式並非下
達命令,而是以身作則。歐白恩就從來不將時間短的會議排入日程。他說:「如果那不
是乙個值得花一小時的主題,就不會排入我的日程。」在乙個設計良好的組織中,需要
提請高階管理者注意的,應當只限於複雜、陷入困局的「發散性的課題」。這些課題除
了需要經驗淺的人提供現場意見外,更需要最資深的人提供思想和經驗。如果最高管理
者乙個工作天需要處理二十個問題,他不是花了太多時間在原本應由組織較下層來處理
的「收斂性」問題,就是對於複雜問題花的時間太少。兩者都是管理工作欠佳的訊號。
歐白恩接著說:「如果我一年內作出十二個決定,那必定是重大的一年。我所作的決定
是設定方向,和挑選直接向我報告的人。但是我的工作不是耗在作許多決定,而是花在
認定組織將來必須處理的重要課題,幫助其他管理者判別,哪類問題應由他來作決策,
以及組織設計的上層工作。」(見第十九章中所談領導的設計功能)
這個原則說起來簡單,而且不難了解,但是大多數的組織不是如此運作的。大多數
高階主管不斷對許多非重點的課題作決定,像是如何進行**,而不是為什麼他們需要
進行**;或者談論如何爭取某一客戶,而不是探詢他們整體產品的銷售,是否滿足客
戶明顯與隱含的需求情形。
另一方面,當基本的學習修煉開始融入組織之中,管理者對管理工作的看法將有所
不同。那時,行動仍然很重要,但是應當機立斷地行動,不會跟日常不間歇的活動混淆。
同時也將有反思、概念化和檢驗複雜課題的時間。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組織管理者將花多少時間在反思、建立模型和為學習者設計程式
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時間會比已往多很多。赫門公尺勒家具公司的賽蒙,要求
他的管理團體把四分之一工作時間,用在他稱為學習成為「組織建築師」的工作上面。
在過去一年之中,這個團體致力於精熟心智模式修煉必備的反思與探詢技能,並把這些
技能應用在他們最策略性的課題上面。他說此項時間的投入是必要的,因為雖然有關管
理者與領導者的新工作尚有許多有待探索之處,「我們所了解的,已足以讓我們開始進
行改善了。」
對所有管理者而言,檢討自己用在思考的時間有多少,是乙個非常有用的起點。如
果不夠充足,原因何在?是工作壓力使我們無法排出時間?或是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不
該做的事情上?不論是屬於哪一種情形,能夠改變的槓桿點在**?對某些人而言,可
能需要改變個人的習慣;對另一些人而言,則可能需要緩和組織對不停工作以達「最高
效率」的要求。自己以及工作夥伴管理時間的方式,將對團體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站長要學會與敵為友
最近一直關注蘋果的各項動態,毫無疑問,蘋果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之一。它的成功之路中有一些值得我們做 的學習的地方,分享其中幾條經驗來分享一下。一 站長要學會與敵為友浙江綠城 事例 你能想象百事和口可可樂交上朋友嗎?這就是1997年蘋果和微軟結成夥伴關係給人的那種驚詫。在近連續12年出現金...
為你驕傲,不再崇拜
最近為了乙個專案,加班了快兩個月,有的時候自己還是蠻拼的。晚上加班,正在傻 的開心coding,接到大娘的 傳來的訊息是大哥終於成為了教授,還是全美最年輕的亞裔教授。那種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努力了這麼多年,受到了那麼多不公平的待遇。似乎他想要的,歲月總算給了他乙個交代。回想這麼多年,他的努力是常人看不...
趣店證實 8月合約到期後將不再與螞蟻金服合作
程式設計驛站 chinaz.com 8月24日 訊息 今天下午程式設計客棧,趣店集團發布了 2018 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2018 年第二季度,趣店錄得總收入22.44 億元人民幣 3程式設計客棧.3dpowrlw9 億美元 同比增長124.7 趣店同時還在財報中透露,與螞蟻金服的合作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