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成功是乙個奇蹟,它從西雅圖的一家小公司,發展成了擁有 5,000 多家門店的大型企業。2001 年,星巴克營業額為 26 億美元,利潤 1.81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咖啡加工廠。
在 2001 年《商業週刊》的全球著名品牌排行榜上,麥當勞排名第 9、星巴克排名第 88。2003 年 2 月,《財富》雜誌評選全美最受讚賞的公司,星巴克名列第 9。
在華爾街,星巴克早已成為投資者心目中的安全港。過去十年間,它的股價在經歷了四次分拆之後攀公升了 22 倍,收益之高超過了通用電氣、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微軟以及 ibm 等大公司。
是什麼創造了星巴克奇蹟?將星巴克一手帶大的霍華德•舒爾茨回答:「我們的最大優勢就是與合作者相互信任,成功的關鍵是在高速發展中保持企業價值觀和指導原則的一致性。」
這個回答很清楚,星巴克成功的原因是與合作者的相互信任,而這個信任從何而來?星巴克的回答是:我們知道商業交易與相互信任之間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因此我們有自己的原則,我們絕對不為短暫的利益犧牲這一原則。
首先,我們看看星巴克如何對待**商。星巴克副總裁約翰•亞敏(john yamin)說:失去乙個**商,就像失去我們的員工─因為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和資金培訓他們。那麼,如何才能保證**商的忠誠?星巴克的邏輯是:你愈信任誰,你就愈檢查誰,你愈檢查誰,你就愈信任誰。
所以,星巴克每年都要對**商做幾次戰略業務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商的產量、供貨時間、需要改進之處,等等。通過這種頻繁的檢查,星巴克希望**商懂得這樣乙個理念:與星巴克合作不可能獲得短期的暴利,但**商卻可以通過星巴克極其嚴格的質量標準獲得巨大回報。當星巴克成為顧客首選而獲得大發展,**商就會得到更多的定單與更好的聲譽。
對**商如此,對特許加盟店也是如此。星巴克選擇特許加盟店的標準是:以星巴克的經營原則為主!星巴克是如何經營的,特許加盟店就要以同樣方式經營,因為星巴克認為自己的原則是從消費者那裡來的,「是消費者原則而不是星巴克在選擇合作者」。所以,星巴克要求特許加盟店必須做到:「以星巴克的標準來培訓員工」!
原則只有乙個,原則不可以重來一次!絕不為利益犧牲原則!─這就是星巴克面對可能的矛盾時保持的信念。由此,星巴克獲得了在失敗面前的從容。霍華德•舒爾茨說:「我們可能失敗,但我們相信,真正的成功者必定是沿著我們所堅持的原則成功的!」
品牌其實是很脆弱的,只要客戶有一次抱怨,就可能永遠失去客戶的忠誠。 所以,星巴克雖然擁有強大的品牌,但卻很少花錢做廣告。對此,舒爾茨說:「星巴克的成功,證明了耗資數百萬元做廣告不是創立全國性品牌的先決條件。品牌是一項終身事業,星巴克品牌不是被一次性授予的封號或爵位,它必須以不斷的努力來保持和維護。」
答案是:他們太想成功了。但星巴克不成功嗎?霍華德•舒爾茨 1986 年才開始經營星巴克,到現在還不到 20 年,而我們國內很多企業早已過了 20 歲生日。可見並不是時間問題,背後的問題仍然是小聰明在作怪,總想通過走什麼捷徑來一舉成名。
在原則面前應該認真,在失敗背後是小聰明。小聰明的邏輯是「以成敗論英雄」,而不是以原則論英雄。可問題是,如果企業的業績不是建立在公平競爭、平等交易這樣一些市場規範之上,那麼,無論賺了多少錢,無論規模有多大,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也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品牌。
我們應當承認一點:所有世界級優秀公司之所以優秀,一定是它們對規律探索與遵從規範的結果。如果沒有這一點,我們就無所謂努力。因為有了規律,才有規則,有了規則,才有真正的勝負。
一旦我們因為利益而放棄了原則,我們也就失去了勝負所體現的真正價值。所以,在對「中國製造」的一片歡呼背後,我們要看到被表面繁榮所掩蓋的脆弱與危機。真正的製造永遠都是有文化支撐的,那就是對細節近乎痴迷的追求。世界最優秀的製造文化,比如德國式製造,日本(南韓)式製造,瑞士式製造,莫不如此。
細節文化背後又是什麼?不就是原則至高無上嗎?!絕對不為利益犧牲原則,這就是星巴克告訴我們的成功秘密!
星巴克憑什麼在中國賣得比美國還貴?
一邊是商家層層加價,另一邊是消費者 被大款 這其中的關係還真有些微妙。要處理好這層關係,我們需要一雙 無形的手 來發揮作用 乙隻是市場調控之手,讓暴利沒有生存空間 另乙隻是捫心自問之手,讓理性的消費觀念指導我們的消費行為,不再成為暴利策略下的玩偶。同樣一杯星巴克咖啡,在北京賣的 要比美國貴75 這個...
拿鐵效應 前星巴克副總裁為什麼跑去做移動應用?
不衝咖啡,改玩手機 圖 joe canterbury joe的 法則 joe指出 任何的零售業都有乙個所謂的 的法則,即2 8法則。你20 的客戶其實是支撐你80 營收利潤,這個蠻好玩兒的。我們今天在移動這個領域,你看聯通也好,中國移動也好,中國電信也好,你把他的整個的移動客戶拉出來看的話,20 是...
為什麼不創新
常見人抒情說,中國為什麼沒有kik呢?為什麼沒有instagram呢?語極哀怨。善,來看看 創新 需要什麼樣的土壤培植。首先人是網際網路上的第一生產力,一支能創新的團隊,必然具備以下的五個特徵。1 有創新的能力 不客氣地講,有創新能力的人不足10 的比例,即便在平均素質較高的網際網路行業,也不會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