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如此火爆,我們該從中洞察些什麼?

2022-10-08 02:33:06 字數 3441 閱讀 2908

使用者對於資訊的需求又在變化,這是一件大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進入 2020 年以後,「直播帶貨」這四個字注定會成為年度熱詞之一。

近的有羅永浩入駐抖音帶貨,拼多多拉來明星直播,阿里宣稱幾百億砸向直播帶貨的生態,快手和攜程聯手推出「雲旅遊」種草,以及小紅書、蘑菇街等等平台的直播拔草……難怪有人開玩笑說,簡直是半個網際網路都在玩直播帶貨。

如果你覺得這是因為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恐怕只說對了 1/10;又或者你覺得這是巨頭之間的一種相互跟隨戰略,大概就說對了 1/5。

在我看來,幾乎所有的電商巨頭都開始在直播上下功夫,正是因為它們逐漸看清了,直播帶貨並非是乙個補充性的「撒手鐗」,而有可能會成為整個電商行業和生態裡必須有的「基本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能要回到網際網路發展的兩個關鍵邏輯——「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資訊流動的速度)上來理解這個問題。

假設乙個外星人來到地球,想了解下最近 30 年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最大影響,那怎麼說才能讓他快速 get 到地球的日新月異?

我想了想,可能會這麼回答:過去 30 年最大的變化,就是計算機和網際網路讓人類社會的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獲得了持續的指數級增長,而這又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我覺得從本質上看,資訊的連線和流動是乙個文明的底層基礎,更是商業進步迭代的關鍵推動力。幾十年的數位化和網際網路化程序,也是絕大部分商業創新和價值增長的源頭。

順著這個思路,還可以給外星人介紹一下「人類網際網路的極簡史」:

個人計算機出現後,資訊的創造和數位化也變得相對簡單。而網際網路的誕生,則帶來了資訊的連線和資訊的流動。

之後有了搜尋引擎,它的檢索能力和連線性提公升了資訊流動,也進一步激發了資訊量的提公升。這便是資訊總量和流速的第一級爆發。

再之後社交網路的誕生,使得資訊總量和流速迎來了第二級爆發,資訊進一步個人化和日常化,流動開始有了網路效應和裂變反應。

智慧型裝置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是第三和第四級爆發。不僅「計算力」徹底普及(智慧型裝置),資訊創造也變得極其簡單(通過觸控螢幕和感測器)、甚至無感覺(比如位置資訊),加上所有人和物隨時**,資訊的總量和流速因此直接又得到了幾個數量級的提公升。

過去 30 年所有的生產力提公升都和這些有關,所有的商業新貴、產業巨頭都在這個程序中成為推動者和獲益者。

所以,然後呢?

這十幾年來,用來定義網際網路巨頭的關鍵指標也經歷了幾次變化:最早是使用者規模(使用者量),後來是 dau(日活躍使用者量),然後到了 pk 使用者時長。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主要也是因為網際網路公司作為平台,究竟能給使用者和客戶(客戶指其它商業組織)帶來什麼價值,和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有著直接的關係。

使用者量過億的產品和工具曾經有過很多,但是 dau 不行就意味它和使用者的連線非常弱、不能夠提公升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這樣對整個社會商業體系的價值就會很低,慢慢就被淘汰了。

dau 過億但使用者時長短,後來也遇到了問題。比如程式設計客棧單一的搜尋、支付產品,雖然使用者經常用,可解決完使用者的問題,卻沒有足夠的「時空」去解決社會商業體系的訴求,不能幫他們與自己使用者之間提公升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這會帶來商業收益和產業地位的不利影響。

更可怕的是,有限場景應用中的功能別管多強大,依舊很容易被更廣場景,或者更佔據使用者時長的應用,通過增加功能替代掉。想想今日頭條對於百度的衝擊,微信支付給支付寶曾經帶來的恐慌,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百度會下決心推動資訊流和小程式,支付寶要擴充套件到數字生活的必然邏輯。

今天dau和使用者時長的比拼,在網際網路大平台之間已經幾近膠著狀態。那什麼是接下來更先進的「**」呢?我覺得這依舊可以從「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做思考,畢竟這是網際網路帶來的人類社會進步的核心邏輯。

但這裡需要引入乙個新的視角,那就是對於「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的定義,從主觀和客觀上來講是完全不同的。

**主客觀之前,不妨先思考程式設計客棧這樣乙個問題:為什麼**和短**會在近年快速崛起,而音訊領域卻沒有出現同等規模的爆發?

核心原因就是資訊密度,或者說,是因為單位時間內的資訊量差異問題。

從客觀資料量上看,今天你看的這篇文章文字只有幾十 kb,轉化成音訊可能需要幾個 m,**的話需要幾十 m,這確實是shhqv客觀資訊量的真實差別,但對你主觀體驗上卻未必。

比如這篇文章你看下來,可能快速瀏覽要用 3 分鐘,聽我說個音訊或者看**要 6 分鐘。但是實際上對你而言,音訊的資訊密度恐怕是低於文字的,因為你不能一目十行地瀏覽,頂多是開個 1.5 倍速節省點時間。可是**不一樣,你能同時看到我的表情,**上附加的、資料、要點,你可以把聽、看、想同時完成。

足夠好的**則會讓你擁有更多的資訊量,以及更有效的接收傳導,帶動資訊流速,進而使你主觀上的體驗會超過**閱讀。

從這裡可以看出,**,特別是短**的爆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相對於**時代,先從資訊量上進行了擴充套件,然後又進行了時間上的壓縮,從而達到了更高的資訊密度。

想想看,為什麼你在抖音上會關注一些 1 分鐘講電影的號,或者那些帶你看世界、知識小科普的號,本質上就是單位時間內的資訊量,以及接受資訊的體驗(資訊流速)得到了主觀上的提公升。

很顯然,單位時間內使用者主觀上接收的資訊密度,和他所感受到的資訊流速,是非常重要的。

人類對於資訊的渴望是本性,每個人都有求知慾,但人類的生命和可支配時間又是有限的,這就必然使得我們在渴望大資訊量的同時,渴望更快的資訊流速——甚至不只是客觀上 0.01 秒就把資訊推送給你,而是你要用掉多少時間消費和消化完這個資訊,以及這個過程中的體驗,都是對資訊流速在主觀上的判定依據。這種主觀化的資訊流速, 咱們下文簡稱它「主觀流速」。

理解了資訊對於人的意義,以及人對於資訊的新追求,會幫助我們理解未來商業中很多事物的走向。

於是,讓我們再說回最開始的直播帶貨。為什麼李佳琦、薇婭們可以一年帶貨上百億,效率這麼高?除了他們個人的能力、天賦和勤奮,直播帶貨有沒有底層的先進性存在?

答案是肯定的。正如我們剛才分析的,乙個對產品實時、動態、且真實展現的介紹,同時輔以主播親身試用、試吃的信任力背書,甚至是火爆下單所形成的緊張感、裹挾感,是不是在單位時間的資訊密度,和**者的主觀流速(也就是通向購買決策的過程),都遠遠優於商品搜尋廣告、電商**的**,甚至是官方**呢?

即便如此,這一波電商領域的「新基建」浪潮,大可不必過度放大成所謂的風口,這大概率還是一場巨頭的 game。巨頭因為流量的優勢,也會獲得「供給側」的資源優勢。別忘了「便宜」依舊是電商直播的最關鍵要素,這最終取決於「供給側」的資源能力。

其實,直播帶貨可能只是乙個使用者資訊需求改變的案例而已。一旦我們意識到網際網路歷史上一直在發揮作用的兩個關鍵邏輯——資訊總量和資訊流速——正在「資訊密度」和「主觀流速」層面拉起乙個新的維度,並且這個維度與使用者的需求和體驗直接相關,甚至也和商業變現的效率相關。那麼,就有可能在很多其他領域,產生重新定義產品和業務的機會。

比如,教育領域有沒有新的交付和獲客方式?外賣這件事抖音、快手能不能入局?科技公司搞個發布會為什麼不直接就邊開邊賣貨?能賣錢的內容接下來要變成什麼樣?

在這一點上,創業公司,以及那些正在加速數位化的傳統行業,未必要比大平台的機會少。

看到規律之後,所有的「胡思亂想」都是「有意義的科學實驗」。畢竟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這至少算是個「定位球」得分的機會吧。

本文標題: 直播帶貨如此火爆,我們該從中洞察些什麼?

本文位址: /news/comment/310061.html

金融直播玩法大揭秘 帶貨直播

對於直播帶貨,如果是在電商或者企業的話,我們多少都不會感到很陌生,但是在金融領域的話,就值得我們深究。金融直播帶貨是否可行這個問題暫且不提,但是它這個直播帶貨的噱頭就很吸引人,畢竟人都有好奇心,看到高冷又嚴謹的金融現在變得這麼親民,都會想到直播間看一看。那麼金融直播帶貨是如何進行的呢?直播結束前3分...

直播帶貨為什麼這麼火

今天我就和你一起,嘗試拆解直播帶貨,拆解下直播帶貨為什麼這麼火?它的商業邏輯又是什麼?參與各方又是如何賺錢的?長板短板,甚至天花板又是什麼?答案是,有紅利。什麼意思?所謂紅利,是指出現了短暫的供需失衡。但此時,與龐大的看直播使用者相比,直播平台上的賣家 或者說供方 其實還很少。這就是紅利。答案是,挖...

企業直播帶貨要怎麼做?

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流行語就有直播帶貨這一詞。疫情肆虐期間,人們只有通過電商才能購買東西,直播帶貨成為各大企業的首選銷售模式,一時之間,企業直播帶貨成為熱門,那麼企業直播帶貨要怎麼做呢?其一,直播平台。由於企業的不同產品有著不同的定位,在選擇直播平台上就需要慎重考慮,而且不是所有的企業產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