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架構設計很片面,評定需求,根據需求確定物理架構,技術架構則到此為止了,下面的內容則是開發人員的事了。
而本書講述的架構設計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都有角色,將架構設計分成了3個階段,
需求階段做前置架構設計(pre-architecture),主要是針對需求做一些架構預言,需要提煉的內容主要有:確定關鍵需求,關鍵功能,關鍵質量
不同的需求影響架構的不同原理,利用admems矩陣方法(需求層次-需求方面矩陣)來提取上面所提的內容;
三因素:功能,質量,約束;
四步法:需求結構化,分析約束影響,確定關鍵質量,確定關鍵功能;
通過二維需求觀從業務級需求,使用者級需求,開發級需求多檢視來分析上面三個因素;
第二階段就是根據關鍵需求,來完成概念架構的設計,概念架構的職責用於界定系統的高層元件,確定高層元件之間的關係,對系統進行適當的分解,但不關注細節。此架構面對管理人員,市場人員,使用者,並不能做為開發人員架構,可用於投標或售前。
重大的需求(包含功能,質量與約束)塑造概念架構,
在做概念架構設計時,應該分三個步驟:
首先是初步設計,基於關鍵功能,利用魯棒圖,以發現職責為目的進行初步設計,考慮職責之間的關係;
然後對系統進行高層分割,以利於進一步的分析設計;
第三就是要考慮非功能需求,具體的方法可以採用目標-場景-決策表。
在初步設計中,注意不要關注細節,不要過分關注ui,採取增量建模的方式。
細化架構從多檢視,多方位的去開展工作,
執行架構,邏輯架構,物理架構,開發架構,資料架構,我們很多時候只關注於後面三項。
主要的工作有程序、執行緒相關設計,介面的定義,子系統的劃分,伺服器的選型,結構化模組設計,考慮邏輯層,考慮物理層,源程式目錄結構定義,資料分布與資料庫設計,檔案儲存格式定義,如果針對嵌入式系統,還得進行flash儲存結構設計;
多檢視方法有多種,如rup 4+1檢視, sei3檢視,5檢視
一線架構師實踐指南閱讀筆記
我個人認為,完整覆蓋 需求進,架構出 的架構設計方法才是符合一線實踐需要的。pre architecture就是架構設計的最前期階段,其工作目標包括 理解需求 建立需求大局觀 確定架構設計方向等。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是近乎常識的古訓。整個admems方法包含pre architectureconcep...
一線架構師實踐指南閱讀筆記2
一線架構師實踐指南閱讀筆記2 第6,7章 concepture architecture 概念性架構 把最關鍵的設計要素和互動的機制確定下來,然後考慮具體技術的運用,設計出實際架構。概念性架構界定系統的高層元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概念性架構意在對系統進行適當分解,對高層元件的職責進行了籠統的界定,...
《一線架構師實踐指南》閱讀筆記02
架構 是人們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進而為了提高生產力,接著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做出的對目標的有機的分割。這種分割與建築的架構是一樣,對目標內部進行空間切分,又留下門窗與各部分進行連通,讓各部分相互隔離而又可以有效的溝通。就好像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工作掙到錢 分割 讓後通過錢與物的交易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