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管理技術
資料模型
兩類資料模型
資料庫系統的結構
外部結構-體系結構
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稱為資料,資料庫儲存的最小單元。
資料庫是長期儲存於計算機內,有組織,可共享的大量資料的集合。
資料庫的結構由資料庫的元資料解釋,目的是將資料組織起來,以便使用者直接從資料中獲得資訊。
資料模型來組織資料。資料庫的共享性是要進行最大限度的共享
資料庫元資料報含:
資料結構名稱(如:表名、列名)
資料型別(如:字元型、整數型)
資料描述(如:sname代表學生姓名)
其他描述資料庫所存資料特徵的資訊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位於使用者與作業系統之間的一層資料管理軟體,實現對資料庫資料物件的統一管理、控制和維護。
主要功能資料操作:資料操作語言dml,供使用者實現對資料的追加、刪除、更新、查詢等操作。
資料庫的執行管理:併發控制、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日誌管理、事務管理與恢復。
資料的組織、儲存與管理 :組織、儲存和管理各種資料,包括資料字典、使用者資料、訪問路徑等。基本目標是提高儲存空間利用率,選擇合適的訪問方法提高訪問效率。
資料庫的維護:包括資料載入、轉換、轉儲、資料庫的重組合重構以及效能監控等功能。
通訊:負責資料的傳送,dbms與其他軟體系統的通訊功能以及資料庫之間的互操作功能
三個組成部分: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和應用程式。
基於計算機系統,目的是在使用者和資料庫資訊之間保證高效的互動。
特點:
資料結構化
資料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且易擴充
資料獨立性高
資料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與物理獨立,描述了應用程式對資料結構的依賴程度。
物理獨立性:應用程式與資料庫中的資料的物理結構相互獨立
邏輯獨立性:應用程式與資料庫中的資料的邏輯結構相互獨立
資料由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資料處理是將資料轉換成資訊,包括:資料的收集、管理、加工利用、資訊輸出。
資料管理是資料處理的中心問題,包括對資料的分類、組織、編碼、儲存、檢索和維護。
人工管理(20世紀50年代中期之前)
檔案系統(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中期)
資料庫系統(20世紀60年代後期)
結構化、共享性、獨立性、管理與控制等方面比較
模型是對現實世界中複雜物件的模擬與抽象,資料模型是對現實世界中相關實體資料特徵的抽象
資料模型是乙個描述資料、資料聯絡、資料語義以及一致性約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資料模型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
理解聯絡
三個世界:現實世界、資訊世界和機器世界
抽象的過程是把現實世界中的客觀物件抽象為概念模型,再把概念模型轉換為某一dbms支援的資料模型,概念模型是現實世界到機器世界的乙個中間層次。
資料結構
與物件的型別、內容、性質有關
與資料之間的聯絡有關
資料操作
查詢,更新(刪除,插入,修改)
資料的完整性約束
資料的完整性約束條件是一組完整性規則。完整性規則是給定的資料模型中資料及其聯絡所具有的制約和依存規則,用以限定符合資料模型的資料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以保證資料的正確、有效、相容
概念模型
資訊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實體、屬性、碼、實體型、實體集、聯絡
實體:客觀存在並可相互區別的事物。可以是具體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屬性:實體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稱為屬性.乙個實體可以由若干個屬性來刻畫。
碼: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集。
域: 屬性的取值範圍稱為該屬性的域。
實體型:用實體名及其屬性名集合來抽象和刻畫同類實體稱為實體型。
實體集:同一型別實體的集合稱為實體集
聯絡:現實世界中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絡在資訊世界中反映為實體內部的聯絡和實體之間的聯絡。
概念模型:按使用者的觀點來對資料和資訊建模,即:資訊世界的建模。是資訊世界的資料模型(建模工具)
常用的概念模型:實體-聯絡模型(e-r模型),是一種用e-r圖描述(抽象)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機器世界的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也稱結構資料模型)
邏輯模型:資料庫的邏輯結構
物理模型:描述資料在儲存介質上的儲存方式和訪問方法
常用的結構資料模型
層次模型
滿足兩個條件的基本層次聯絡的集合為層次模型:
有且只有乙個結點沒有雙親結點,這個結點稱為根結點
根以外的其它結點有且只有乙個雙親結點
是資料庫系統中最早出現的資料模型
用樹形結構來表示各類實體以及實體間的聯絡
網狀模型
滿足下面兩個條件的基本層次聯絡的集合為網狀模型:
允許乙個以上的結點無雙親;
乙個結點可以有多於乙個的雙親。
關係模型
關係模型由一組關係組成
每個關係的邏輯結構是一張二維表,它由行(元組)和列(屬性)組成。
實體及實體間的聯絡都用表來表示
關係:乙個關係對應通常說的一張表
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乙個元組
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乙個屬性(屬性名)
主碼:表中的某個屬性組,可以唯一確定乙個元組
域:屬性的取值範圍
分量:元組中的乙個屬性值
關係模式對關係的描述:
關係名(屬性1,屬性2,…,屬性n)
例如:學生(學號,姓名,年齡,性別,系,年級)
關係模型的資料操作
資料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物件和操作結果都是關係
操作:查詢、插入、刪除、更新
資料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物件和操作結果都是關係(元組的集合)
訪問路徑對使用者隱蔽,只要指出「做什麼」,不必詳細說明「怎麼做」
關係的完整性約束條件
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使用者定義的完整性
**模式是對資料的三個抽象級別
模式資料庫整體邏輯結構
外模式使用者的區域性邏輯結構
內模式資料庫的物理結構
二級映象
二級映象在資料庫管理系統內部實現這三個抽象層次的聯絡和轉換
外模式/模式映像
實現資料的邏輯獨立性
模式/內模式映像
實現資料的物理獨立性
從資料庫終端使用者角度看(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資料庫系統的結構分為:
單使用者結構、主從式結構、分布式結構、客戶/伺服器
瀏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多層結構等
資料庫基本概念
資料庫的分類 一 網路資料庫 網路資料庫是指把資料技術引入到計算機網路系統中,借助與網路技術將儲存於資料庫中的大量資訊及時發布出去,而計算器網路借助於成熟的資料庫技術對網路中的各種資料進行有效管理,並實現使用者與網路中的資料進行有效管理 並實現使用者與網路中的資料庫進行實時動態資料互動 二 層次資料...
資料庫基本概念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是一種操作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用於建立 使用和維護資料庫。它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資料庫 的安全性和完整性。dbms提供資料定義語言ddl與資料操作語言dml。資料庫的三種模型 網狀資料庫 層次資料庫 關聯式資料庫。1.網狀模型 層次模型...
資料庫基本概念
引言 由於前段時間在實習。好長一段時間沒更新部落格了。儲存過程是使用者定義的完畢特定功能的一系列sql語句的集合,經編譯後儲存在資料庫中,使用者通過指定儲存過程的名字並給定引數 假設該儲存過程帶有引數 來呼叫執行它。涉及特定表或其它物件的任務,使用者能夠呼叫儲存過程。而函式一般是資料庫已定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