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inode相關知識

2022-08-30 02:48:08 字數 622 閱讀 6314

inode,索引節點,儲存了檔案的元資訊用於描述除了檔名之外的所有檔案特徵,包括檔案大小,資料塊位置,檔案型別、所在裝置名、硬鏈結數、讀寫許可權,建立時間及修改時間,最近一次開啟時間等。可以通過命令:stat file1來檢視file1檔案的inode內容。

每個檔案都有對應的inode節點。如果兩個檔名對應同乙個inode節點,說明inode有硬鏈結。

當檔案數過多時,inode節點數也會很多,這時有可能導致inode節點用完,系統提示「no space」。

inode怎麼來的呢?分割槽時系統自動劃分的。具體說,

在硬碟上格式化分割槽時,要指定inode的大小和資料塊的大小。對於ext2檔案系統一定會包含inode空間和資料塊空間兩部分。當檔案個數太多時,inode空間充滿了inode節點,磁碟就不能用了。通常,檔案系統磁碟空間中大約百分之一空間分配給了 inode 表。

1、檢視inode使用情況的命令:df -i

2、遇到inode節點佔滿的可能解決辦法如下:

1——/var/spool/postfix/maildrop/下可能會有很多由cronta傳送的郵件導致的檔案,此時只要更改/etc/crontab中mailto=root,更改為mail=""

2——重新格式化硬碟,指定inode節點數量

Linux下的inode記錄

檔案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儲存單位叫做 扇區 sector 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 相當於0.5kb 作業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乙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乙個 塊 block 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 塊 是檔案訪問的最小單位。塊 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

Linux下的inode記錄

檔案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儲存單位叫做 扇區 sector 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 相當於0.5kb 作業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乙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乙個 塊 block 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 塊 是檔案訪問的最小單位。塊 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

Linux下的inode記錄

inode的內容 inode包含檔案的元資訊,具體來說有以下內容 檔案的位元組數 檔案擁有者的user id 檔案的group id 檔案的讀 寫 執行許可權 檔案的時間戳,共有三個 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指檔案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指檔案上一次開啟的時間。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