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壓縮解壓及備份命令

2022-08-24 22:06:09 字數 4178 閱讀 7575

linux中壓縮與備份命令總結

一、壓縮與解壓縮

1、compress [-rcv] 檔案或目錄 <==壓縮

uncompress 檔案.z <==解壓縮

-r:可以連同目錄下的檔案也同時進行壓縮

-c:將壓縮資料輸出成standard output(輸出到螢幕)

-v:可以顯示出壓縮後的檔案資訊以及壓縮過程中的一些檔名變化

(這個命令是非常老舊的一款)

2、gzip [-cdtv#] 檔名

-c:將壓縮的資料輸出到螢幕上,可通過資料流重定向來處理

-d:解壓縮的引數

-t:可以用來檢驗乙個壓縮檔案的一致性,看看檔案有錯誤

-v:可以顯示壓縮比等資訊

-#:壓縮等級,-1最快,但壓縮比最差,-9最慢,但壓縮比最好,最好是預設的-6

注:預設的情況下,原檔案會被覆蓋,要想保留原始檔可以使用-c與》的組合(例如gzip -c man.config > man.config.gz 此時原始檔會被保留)

zcat 檔名.gz 讀取.gz壓縮包(前提示原本的檔案為文字檔案)

3、bzip2 [-cdkzv#] 檔名

-c:將壓縮過程中產生的資料輸出到螢幕上

-d:解壓縮的引數

-k:保留原始檔

-z:壓縮的引數

-v:顯示壓縮比等資訊

-#:同gzip

bzcat 檔名.bz2 讀取.bz2壓縮包

解壓縮可以使用bunzip2來代替bzip2 -d

4、打包命令tar (可以將多個目錄或者檔案打包成乙個大檔案,同時還可以通過gzip/bzip2的支援,將該檔案進行壓縮)

tar [-j|-z] [cv] [-f 新建的檔名] filename... <==打包與壓縮

tar [-j|-z] [tv] [-f 新建的檔名] <==檢視檔名

tar [-j|-z] [xv] [-f 新建的檔名] [-c 目錄] <==解壓縮

-c:新建打包檔案,可搭配-v來檢視過程中被打包的檔名

-t:檢視打包檔案的內容有哪些檔名,重點在檢視檔名

-x:解壓縮或解打包的功能,可以搭配-c在特定的目錄解開(-c,-t,-x不能同時出現在同一命令列)

-j:通過bzip2的支援進行壓縮/解壓縮,此時檔名最好為*.tar.bz2

-z:通過gzip的支援進行壓縮/解壓縮,此時的檔名最好為*.tar.gz

-v:在壓縮/解壓縮的過程中,將正在處理的檔名顯示出來

-f filename:-f後面接被處理的檔名

-c目錄:這個引數用在解壓縮的時候,若要在特定目錄進行解壓縮

-p:保留備份資料的原本屬性與許可權

-p:保留絕對路徑,即允許備份資料中含有根目錄

--exclude=file:在壓縮的過程中不要將file打包

--newer-mtime='date':僅更新比date這個時刻還要新的檔案

二、備份命令

1、dump備份整個檔案系統和單一目錄(限制在於對單一目錄的備份支援比較不足)

dump [-suvj] [-level] [-f備份檔案] 待備份的資料

-s:僅列出後面的待備份資料需要多少磁碟空間才能夠備份完畢

-u:將這次dump的時間記錄到/etc/dumpdates檔案中

-v:將dump的檔案過程顯示出來

-j:加入bzip2的支援,將資料進行壓縮,預設的壓縮等級是2

-level:壓縮等級,同前

-f:後面接產生的檔案

-w:l列出在/etc/fstab裡面的具有dump設定的分割槽是否有備過

如果待備份的資料只是,目錄,並非單一檔案系統則有限制:

(1)所有的備份資料都必須要在該目錄下面

(2)且僅能使用leve 0,即支援完整備份而已

(3)不支援-u引數,即無法建立/etc/dumpdates這個level備份的時間記錄檔案

2、dump的恢復使用restore命令

restore -t [-f dumpfile] [-h] <==用來檢視dump檔案

restore -c [-f dumpfile] [-d 掛載點] <==比較dump與實際檔案

restore -i [-f dumpfile] <==進入互動模式

restore -r [-f dumpfile] <==還原整個檔案系統

-t:此模式用在檢視dump起來的備份檔案中含有什麼重要的資料

-c:此模式可以將dump內的資料拿出來跟實際的檔案系統做比較

-i:進入互動模式,可以僅還原部分檔案,用在dump目錄時的還原

-r:將整個檔案系統還原的一種模式,用在還原對檔案系統的備份

-h:檢視完整備份資料中的inode與檔案系統label等資訊

-f:後面就接你要處理的那個dump檔案

-d:與-c進行搭配,可以查出後面接的掛載點與dump內有不同的檔案

3、有光碟寫入工具

步驟一:新建映象檔案 mkisofs [-o 映象檔案] [-rv] [-m file] 待備份檔案..[-v vol] -graft-point isodir=systemdir...

-o:後面接你想要產生的那個映象檔案名

-r:通過rock ridge產生支援unix/linux的檔案資料

-v:顯示構建iso檔案的過程

-m file:-m為排除檔案

-v vol:新建volume

-graft-point:graft有轉嫁或移植的意思

步驟二:將該映象檔案燒錄至光碟或者***當中

cdrecord -scanbus dev=ata <==查詢燒錄機的位置

cdrecord -v dev=ata:x,y,z blank=[fast|all] <==抹除重複讀寫片

cdrecord -v dev=ata:x,y,z -format <==格式化***+rw

cdrecord -v dev=ata:x,y,z [可用引數功能] file.iso

-scanbus:用在掃瞄磁碟匯流排並找出可用的燒錄機,後續的裝置為ata介面

-v:在cdrecord執行的過程,顯示過程而已

dev=ata:x,y,z:後續的x,y,z為你系統上燒錄機所在的位置,非常重要

blank=[fast|all]:blank為抹除可重複寫入的cd/***-rw,使用fast較快,all較完整

-format:僅針對***+rw這種格式的***

[可用引數功能]主要是寫入cd/***時可使用的引數:

-data:指定後面的檔案以資料格式寫入,不是以cd音軌方式寫入

speed=x:指定燒錄速度

-eject:指定燒錄完畢後自動退出光碟

fs=ym:指定多少緩衝儲存器,可用在將映象檔案先暫存區,預設為4m,一般建議可增加到8m

針對***的引數功能:

driveropts=burnfree:開啟buffer underrun free模式的寫入功能

-sao :支援***-rw的格式

4、dd可備份完整的分割槽或磁碟,因為dd可讀取磁碟的扇區表面資料

dd if="input file" of="output file" bs="block size" count="number"

if:就是input file

of:就是output file

bs:規劃的乙個block的大小,若為指定則預設是512bytes

count:多少個bs的意思

5、cpio可以備註任何東西,cpio得要配合類似find等可以找到檔名的命令來告知cpiof該備份的資料在**

cpio -ovcb > [file|device] <==備份

cpio -ivcdu < [file|device] <==還原

cpio -ivct <[file|device] <==檢視

備份會使用到引數:

-o:將資料copy輸出到檔案或裝置上

-b:讓預設的bloks可以增加至5120bytes,預設是512beytes

還原會使用的引數:

-i:將資料自檔案或裝置複製到系當中

-d:自動新建目錄

-u:自動將較新的檔案覆蓋較舊的檔案

-t:需要配合-i引數,可以用在檢視以cpio新建的檔案或裝置的內容

一些共享的引數:

-v:讓儲存的過程中檔名可以顯示在螢幕上

-c:一種較新的portable format方式儲存

Linux檔案打包壓縮 解壓縮 備份命令

linux檔案打包壓縮 解壓縮 備份命令使用方法對於剛剛接觸linux的人來說,一定會給linux下一大堆各式各樣的檔名給搞暈。別 個不說,單單就壓縮檔案為例,我們知道在windows下最常見的壓縮檔案就只有兩種 一是,zip,另乙個是.rar。可是linux就不同了,它有.gz tar.gz tg...

linux下壓縮及解壓命令

對zip linux下自帶了乙個unzip的程式可以解壓縮檔案,解壓命令是 unzip filename.zip 同樣也提供了乙個zip程式壓縮zip檔案,命令是 zip filename.zip files 會將files壓縮到filename.zip 其他各種格式總結如下 1 tar 用 tar...

linux各類壓縮及解壓命令

解包 tar xvf filename.tar 打包 tar cvf filename.tar dirname 注 tar是打包,不是壓縮!解壓1 gunzip filename.gz 解壓2 gzip d filename.gz 壓縮 gzip filename tar.gz 和 tgz 解壓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