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
資料庫,其實是一組結構化資訊的集合。資料庫設計的目的是用於管理大量的資訊。它採取有組織有結構的方式儲存資料,從而方便使用者管理和檢索需要的資料。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是允許使用者建立和維護資料庫的軟體程式。dbms支援在表中以行與列的形式儲存資料。
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是一種以相關**形式儲存資訊的dbms。rdbms基於dbms。
2. 生命週期
資料庫的生命週期從概念上定義了資料庫實現的完整過程。
(1)需求分析:在開始和設計之前必先了解需求。
(2)邏輯設計:明確需求之後,通過概念化的資料庫建模工具定義資料與關係,如e-r圖。
(3)物理設計:物理設計步驟包含 表的建立與索引的選擇。
(4)資料庫實現:設計完成以後,通過資料定義語言(ddl)建立。
(5)資料修改:資料修改語言(dml)用於查詢與更新資料庫。也可以用於建立索引與約束(參照完整性)。
(6)資料庫監控:對資料庫進行操作時,監控器表明資料庫是否滿足效能需求。如果不滿足,就要對資料庫進行調整,從而重新進入監控,重新設計和修改階段。
3. 對映比
對映比表示某個實體通過關係能夠關聯的其他實體的數量。
(1)一對一關係(1:1):比如,每個部門,只能有一位部門領導。
(2)一對多關係(1:m):比如,多個訂單,可以屬於乙個顧客。
(3)多對多關係(m:m):通常通過「一多一」格式實現,多對多關係需要第三張表(連線表)作為兩張表之間的路徑。比如,乙個訂單包含多個產品,乙個產品可以屬於多個訂單。
4.鍵的理解
(1)主鍵:唯一標識實體中記錄的屬性或屬性組合。
(2)外來鍵:是關係中用於標識父實體的屬性。外來鍵不僅可以保持資料的完整性,而且可用於連線不同實體。模型中的每個關係都必須通過外來鍵的支援。
5.資料完整性的理解
資料完整性,表示資料庫中的資料值的正確性與一致性。
其中,主鍵值的存在與唯一性,保證了實體完整性。而引用完整性,需要子表中的所有外鍵值匹配父表中的主鍵值,或(如果允許的話)為空,從而滿足外來鍵約束。
6.規範化規範化,是在邏輯資料庫設計中,把重複資料降至最低的技術,從而避免潛在的更新不一致。
(1)第一正規化(1fn):無重複的列
(2)第二正規化(2fn):屬性完全依賴於主鍵
(3)第三正規化(3fn):屬性不依賴於其它非主屬性
概念很抽象,有位園友介紹的不錯:
資料結構 第一節 框架總結
資料結構知識框架總結 1 資料儲存結構 順序儲存結構 用陣列實現 鏈式儲存結構 用節點實現 資料元素 指標 2 資料邏輯結構 線性表 順序儲存結構 順序表 鏈式儲存結構 單鏈表 迴圈單鏈表 雙向鍊錶 鍊錶 堆疊 後進先出 順序堆疊 鏈式堆疊 棧底 棧頂 入棧 出棧 應用 括號匹配問題 表示式計算問題...
python學習 資料結構第一節
1.訪問元組或列表中的值 注 元素是從0開始從左往有編號的,或者從右向左編號 1開始 列表 x1 1,2,3,4 元組 x2 1,2,3,4 print x2 0 print x2 1 1.1切片 注 切片長度是右值 左值,不包括右值,切片也可以是負數形式 print x2 0 3 1.1.1列表,...
關係型資料庫理解
什麼是關係型資料庫?關係型資料庫以行和列的形式儲存資料,以便於使用者理解。這一系列的行和列被稱為表,一組表組成了資料庫。使用者用查詢 query 來檢索資料庫中的資料。乙個query是乙個用於指定資料庫中行和列的select語句。關係型資料庫通常包含下列元件 客戶端應用程式 client 資料庫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