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業界的口碑很好,作者視角很大,不僅把 it 史的時間線梳理的很好,很多見解讀起來也給人頗多啟發。但仔細讀,還是會發現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其實,一家企業的成功與失敗,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
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前後矛盾:
比如,在 p5 作者提到「資訊理論是整個現代通訊的基礎。」而在 p13 結束語中,作者又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通訊始於亞歷山卓·貝爾發明的**和他創立的 at&t 公司。」如果沒有相關技術背景的人,可能就會產生費解。在作者的觀點中,什麼是現代通訊?打**就算是現代通訊了?其實有一些技術背景,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前面那句話,作者想說的應該是,資訊理論是整個數字通訊的基礎;後面那句話,作者想說的應該是,遠距離實時互動通訊始於亞歷山卓·貝爾發明的**和他創立的 at&t 公司。這可以在 p13 找到印證「在 at&t 公司盛年時期,它傑出的科學家夏農博士第一次量化地描述了資訊,並把人類帶入用資訊理論指導的時代。數字通訊隨之誕生,並且讓我們今天的每乙個人受益。」
在 p10 作者提到「1999 年 5 月,at&t 移動在華爾街最好的投資公司高盛的幫助下掛牌上市,募集到現金 100 億美元。」在接下來的一段,作者又說「分家以後,長途**公司和移動**公司都是殘缺的公司,前者沒有發展潛力,後者沒有資金迅速擴張。」都募集到 100 億美元現金了,後者還沒有資金迅速擴張?這顯然不是乙個充分的理由。然而作者也沒有給出延展性的解釋。
這是一本有李開復這樣級別人物為之作序的書籍,作者吳軍博士也曾在 at&t 和 google 這樣的知名企業任職,但書中還是出現了瑕疵。可見大牛也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高不可及。
最後摘錄一些值得反思的文字:
p12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在談到上個世紀初他父親失敗的投資時講,那時有很多很多汽車公司,大家不知道投哪個好,但是有一點投資者應該看到,馬車工業要完蛋了。巴菲特為他的父親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感到遺憾。
p16 機械革命從 200 多年前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般認為其高峰是 19 世紀末期。當時很多人認為機械可以代替一切,就如同今天不少人認為計算機可以代替一切一樣。
測試是否雞蛋裡挑骨頭?
在乙個交流討論會上,開發對我說 測試給我的印象,就像是在雞蛋裡挑骨頭。我聽後哈哈大笑,對他說 如果雞蛋是新鮮的雞蛋,那不管我們怎麼挑,也不會挑出骨頭來 如果雞蛋變質了,或者將要孵化成小雞,不單是雞蛋裡挑骨頭,而且還是雞蛋裡挑雞毛了!當然,這只是乙個玩笑,只是在這個玩笑的背後隱藏著開發對測試的誤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