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大部分圖表和資料整理於17年12月3號)
去年12月3號,共和黨減稅法案宣布通過,我當天跟進了網上沸沸揚揚的討論。我關注減稅法案的原因,主要是這涉及到留學花費的問題:此法案把博士生的tuition waiver部分被免除的當做了收入,計算下來博士生每年要多交好幾萬人民幣。法案出台即引起眾怒,有高校教授稱這是嚴重損傷科研隊伍的行為。
在這次稅改前,徵稅點和稅率分為7個等級:
徵稅點( x 1000)
9.525
38.7
93.7
195.45
424.95
426.7
稅率0.1
0.15
0.25
0.28
0.33
0.35
稅改後的徵稅點和稅率也是7個等級:
徵稅點( x 1000)
9.525
38.7
82.5
157.5
200500
稅率0.1
0.12
0.22
0.24
0.32
0.35
(注意這裡的徵稅點是按照單身人士的報稅收入來劃分的。另一種報稅的收入按照married-joint,也就是婚姻關係來計算,這種計算方法雖然數字上是單身報稅的徵稅點簡單乘以2,但是一對夫妻也可能存在高收入 + 低收入這樣的組合。但婚姻關係就預設財產共有,所以只觀察單身人士的稅減就能代表所有個人的情況。)
因為徵稅點也有所改變,所以要將稅率變化和徵稅點變化同時進行考慮,才能知道到底是否得到了減稅。稅改前和稅改後的這兩項資料變化對比如下圖,從而得知年收入在157,500 - 195,450以及200,000 - 424,950這兩群人的繳稅增長了。因此,個人來講,雖然中產及以下和部分富豪階層得到了減稅,然而「小富階層」也就是富裕階層中的新富並沒有得到減稅反而繳了更多稅。
這個劃分也是蠻奇怪的。我覺得,如果對這沒得到減稅的兩群人的紅藍陣營做乙個統計,就能知道共和黨法案將徵稅點定在這麼詭異的位置的原因。估計是被犧牲利益這兩個群體中民主藍黨居多,徵稅點的前後移動背後各大集團力量博弈也能想象一二。
對於研究生來說,減免學費部分徵稅的計算大概是這樣的,以ucla為例:
減免學費:32,000美元 (ucla資料
對應稅率:12% (9,525 - 38,700)
每年交稅:3840美元 - 3萬人民幣左右…
我進一步根據美國個人收入百分比資料( )對10000個人的減稅情況進行了模擬。這10000個人稅額變化如下圖,橫軸是按照收入從低到高排列的人數,縱軸是稅額變化除以1000:
(因為我手上的收入百分比資料的精度只到0.01,所以無法表達富人階層也就是收入超過300,800美元的個人稅額變化,同時也無法表達收入在195,450 - 200,000美元的個人稅額變化。)
1、關於美國中產及以下的收入資料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同時文章中的下圖顯示單人年收入100,000美元在華盛頓特區以及全美的位置。其中華盛頓特區的中產年收入為37,527-157,470美元,全美的中產年收入為32,063-108,994美元。
2、現在(18年2月)圍繞著減稅法案的討論趨勢主要集中在企業減稅的額度如何補貼到員工的工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