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rom/*** rom:/dev/cdrom
usb裝置:/dev/usb/***
ide硬碟:/dev/hd[a-d]
scsi/sata/usb硬碟和u盤:/dev/sd[a-p]
當前滑鼠:/dev/mouse
ide硬碟:每個ide扁平電纜可以連線2個ide硬碟,ide1介面的硬碟為hda hdb,ide2介面的硬碟為hdc hdd。
sata硬碟:根據識別順序來命名,第乙個識別的為sda,第二個為sdb,以此類推。因此sata硬碟的命名並不是固定的,如果指定的啟動盤不一樣,會導致硬碟名稱發生變化。
儲存主體為碟片,硬碟的碟片可能會有多個,上下疊加放置,乙個碟片一般只有乙個磁頭(head)。
每個碟片由內到外被劃分為多個同心環,被稱為磁軌(track)。
同心環被劃分為多個扇形區域,稱為扇區(sector),每個扇區為512bytes。
硬碟所有碟片的同乙個位置的磁軌,合併在一起被稱為柱面(cylinder),作業系統劃分儲存空間只能細分到柱面。
硬碟的讀取時間,因此劃分為2個部分:尋道時間,磁頭切換到正確磁軌的時間;轉速時間,碟片旋轉到資料正確位置的時間。
硬碟大小為head*cylinder*sector*512,也就是hcs引數。
早期硬碟內外磁軌扇區數量一致,所以外部扇區大於內部扇區;新的磁碟為了提高磁軌利用效率,外部磁軌的扇區往往多於內部磁軌,但是新硬碟提供了換算公式,所以依然可以用老實的扇區數量外內一致的模式來定位儲存空間。
硬碟的第一扇區為最關鍵的核心扇區(一般為最外層0號磁軌的乙個扇區),儲存mbr和分割槽表。
a.mbr(master boot record):
446bytes,主要儲存作業系統的引導程式,負責指明和載入作業系統核心。
b.分割槽表(partition table):
64bytes,儲存整塊硬碟的分割槽狀態。
每個分割槽占用16bytes,最重要的就是指明分割槽的起始柱面和結束柱面,所以理論上物理分割槽最多只能存在4個。
這4個物理分割槽在linux中分別用1-4來指代,所以硬碟sda的4個物理分割槽應該是sda1到sda4。
為了能夠進行更多的分割槽,作業系統允許其中乙個物理分割槽被設定為擴充套件分割槽,區別於被稱為主分割槽的其他物理分割槽。
擴充套件分割槽指明的儲存空間,可以再被細分為邏輯分割槽,所以linux系統中邏輯分割槽的編號從5開始。
擴充套件分割槽的原理實際上是乙個單向鍊錶,擴充套件分割槽會只指明第乙個邏輯分割槽的資訊存在哪個扇區,而第乙個邏輯分割槽的狀態扇區則又會指明第二個邏輯分割槽的資訊存在哪個扇區,以此類推。因此一旦擴充套件分割槽被損壞,所有邏輯分割槽都會失效。
linux學習筆記總結
for讀取列表中複雜值 for test in i don t konw if this ll work do shell會把列表中的單引號嘗試使用他們來一定乙個單獨的資料 兩種辦法解決 1 使用轉義字元 反斜線 來將單引號轉義 2 使用雙引號來定義用到的單引號 for test in i don ...
Linux學習筆記總結
選擇作業系統 設定終端軟體 如何學習命令 使用者名稱 機器名 當前工作目錄 使用者輸入命令 peter dog 表示使用者主目錄 lsmkdir 資料夾 rm 檔案 rm r 資料夾 命令本身 引數 操作物件 the linux command line 教程 man rm 開啟命令手冊 引數 查閱...
Linux學習筆記總結
一.檔案操作 linux裡面裡的檔案裡沒有字尾名的區別,所有的檔案都一樣,只看檔名,字尾名新增只是為了區分檔案的用途 a.建立檔案 jun vm 0 7 centos touch jun.txt touch 檔名b.刪除檔案 jun vm 0 7 centos rm rf jun.txt rm 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