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軟體過程、軟體生存週期、軟體過程模型三者之間的概念區別
(2)軟體生存週期:軟體也有乙個從生到死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稱之為軟體的軟體生存週期或生命週期
(3)軟體過程模型(軟體生存週期模型):
乙個包括軟體產品開發、執行和維護中有關過程、活動和任務的框架,覆蓋了從系統的需求定義到系統的使用終止。
軟體生存週期模型是一種軟體過程的抽象表示,也稱為軟體開發模型。
軟體生存周模型一般使用直觀的圖形標識軟體開發的過程,主要根據軟體的型別、規模,特別是軟體的開發方法、開發環境等多種因素確立過程模型。
2、軟體過程並不是軟體開發過程,因為軟體過程是軟體生存週期中的一系列相關過程所涉及的活動。過程是活動的集合,活動是任務的集合,任務是將輸入轉換為輸出的操作,而軟體開發過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增量模型與螺旋模型
(1)增量模型是把待開發的軟體系統模組化,將每個模組作為乙個增量元件,從而分批次地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這些增量元件。運用增量模型的軟體開發過程是遞增式的過程。相對於瀑布模型而言,採用增量模型進行開發,開發人員不需要一次性地把整個軟體產品提交給使用者,而是可以分批次進行提交。
螺旋模型
(2)螺旋模型是一種演化軟體開發過程模型,它兼顧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的特徵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統化與嚴格監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點在於引入了其他模型不具備的風險分析,使軟體在無法排除重大風險時有機會停止,以減小損失。同時,在每個迭代階段構建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減小風險的途徑。螺旋模型更適合大型的昂貴的系統級的軟體應用。
(3)比較
增量模型中某些階段按照瀑布模型的整體方式開發;某些階段按照增量方式開發,即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複應用)和原型實現的迭代特徵
優點:開發中使用者可以及早看到部分軟體功能,發現問題
螺旋模型是結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迭代開發模型,以進化的開發方式為中心,每個專案階段使用瀑布模型法
增量模型在活動級迭代,螺旋模型在過程級迭代
增量通過避免使用未成熟技術和經常的客戶反饋等方法減少風險,螺旋模型直接增加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計畫性較強。
4、原型模型利用原型法技術盡可能快地構造乙個實際系統的簡化模型。實現乙個基本原型,讓使用者對原型進行評價,逐步調整,使其滿足使用者最終需求。
增量模型中某些階段按照瀑布模型的整體方式開發;某些階段按照增量方式開發,即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複應用)和原型實現的迭代特徵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由barry boehm提出,是結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迭代開發模型
5、更傾向於瀑布模型,因為產品較為小型、需求改變變動較小
第二次思考題
1.軟體過程是軟體生存週期中一系列相關的過程所涉及的活動,過程是活動的集合。軟體生存週期是軟體從生到死的過程,包括可行性分析 專案計畫 需求分析 軟體設計 編碼與測試 執行與維護等階段。每個階段又包含一系列活動。軟體生存週期模型是指軟體開發全部過程 活動 任務的結構框架,能清晰 直觀地表達軟體開發全...
軟體工程第二次思考題
1.軟體過程 為了完成軟體工程專案而所需要完成的有關軟體工程的活動。軟體生存週期 軟體從生到死的過程,即從開發到淘汰。軟體過程模型 軟體生存週期中各項開發活動的流程用開發模型來規範描述,即用乙個框架來表現軟體開發的全過程。區別 軟體過程是人工作的工程,軟體生存週期是軟體存在的時間,軟體過程模型是規範...
軟體工程第二次個人思考題 地信1901周龍宇
目錄 1.軟體生存週期 乙個軟體專案從開始立項起,到廢棄不用止,統稱為軟體的生存週期。軟體生存週期被劃分為計畫 開發 執行三個時期。由於軟體生存週期被劃分為較小的階段,使得因為軟體規模增長而大大增加的軟體複雜性變得較易控制和管理。2.軟體過程 圍繞軟體開發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 軟體生存週期中的階段和軟...